-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新版文学题目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巷口的老墙根下,王阿婆的竹编摊支了三十年。竹篾在她布满老茧的手指间翻飞,像游鱼穿过水纹,转眼就编成半只竹篮。我常蹲在旁边看,她偶尔抬头,眼角的皱纹便漾开:“囡囡,要个蝈蝈笼不?”
老墙是青灰色的,砖缝里钻出几株野薄荷,风过时,细碎的香浮起来。王阿婆的竹器总带着这种香,混着新竹的清苦。她说,竹要选春末的雷竹,晨露未干时砍,放阴凉处晾七日,去了燥气才好用。“竹是有魂的,”她摩挲着竹篾,“你待它真心,它便待你实诚。”
去年深秋,社区要改造老巷。推土机的轰鸣碾碎了清晨的安宁,老墙根的野薄荷被铲得干干净净。王阿婆蹲在摊前,看着工人用红漆在墙上画“拆”字,竹篾从手里滑落,在地上滚出一道浅痕。“这墙砌了六十年,”她轻声说,“我嫁过来那天,我爹用这墙根的土给我打了个泥罐,装喜糖。”
改造工程如火如荼时,王阿婆的竹编摊搬到了巷口的水泥花坛边。竹篮、菜筐、鸟笼依旧码得整整齐齐,可来买的人少了。年轻人说:“塑料筐又轻又便宜,谁还买竹编?”老人们叹:“这竹器是好,可如今家里哪还有放的地儿?”王阿婆的手指仍在翻飞,可竹篾的“沙沙”声里多了几分空洞。
上个月,社区忽然通知要办“非遗手作展”。王阿婆的竹编被摆在展厅中央,玻璃罩下,竹篮的纹路在射灯下泛着暖光。讲解员举着话筒:“这是传统竹编技艺,采用‘一编一挑’的古法,竹器历经三年不裂,五年不蛀……”王阿婆站在人群外,手里攥着半片没编完的竹篾,指节发白。
展期最后一天,我去看她。她正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编蝈蝈笼。竹篾在指尖绕出月牙,绕出星星,最后变成圆滚滚的小笼子。小女孩举着笼子蹦跳:“奶奶,这笼子会唱歌吗?”王阿婆笑了,眼角的皱纹又漾开:“等蝈蝈住进去,它唱,竹笼子也跟着唱。”
风穿过展厅的落地窗,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是野薄荷?我回头,看见展厅角落的盆栽里,几株野薄荷正悄悄抽芽。
1.文中多次出现“野薄荷”这一意象,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野薄荷”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作为环境线索,老墙根的野薄荷是王阿婆竹编摊的自然背景,其“细碎的香”与竹器的“清苦”交织,构成传统手作与自然共生的氛围;其二,象征传统生活的韧性,野薄荷被铲后又在展厅盆栽抽芽,暗示传统技艺在现代冲击下的生命力;其三,呼应王阿婆的精神世界,野薄荷的“香”清淡而持久,恰似她对竹编的坚守,不事张扬却始终鲜活。
2.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竹篾在她布满老茧的手指间翻飞,像游鱼穿过水纹,转眼就编成半只竹篮”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该句通过细节描写与比喻手法,生动展现王阿婆竹编技艺的纯熟。“布满老茧的手指”突出其常年劳作的艰辛,“翻飞”“游鱼穿过水纹”的比喻,以动态画面呈现竹篾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转眼”强调动作的迅捷,整体既刻画了人物的职业特征,又暗含对传统手艺人专注精神的赞美。
3.结合文本,分析王阿婆在“非遗手作展”前后的心理变化。(6分)
答案:改造老巷时,王阿婆因竹编摊迁移、老墙拆除而失落(如“竹篾滑落”“轻声说”的细节);展览期间,她站在人群外“攥着半片竹篾,指节发白”,体现对展览形式化的疏离——讲解员的“古法”介绍是外部视角的标签化解读,与她“竹有魂”的朴素认知存在隔阂;展期最后一天,为小女孩编蝈蝈笼时的“笑”与“眼角皱纹漾开”,则回归手作的本真快乐,说明她真正的满足源于手作与生活的连接,而非展览的“被观赏”。
4.文中“竹是有魂的”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竹是有魂的”表面指竹材需经自然滋养(如选雷竹、晾七日去燥)才能成为好器物,深层包含两层内涵:其一,竹器的“魂”是手艺人的心意——王阿婆以“真心”待竹,竹器便承载着她的情感与岁月;其二,传统技艺的“魂”是与生活的联结,竹器本是日常用物(装喜糖、盛菜),其“魂”在于融入生活的温度,而非被展览的“标本化”。
5.有人认为结尾“野薄荷抽芽”是刻意美化现实,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案:不认同。结尾“野薄荷抽芽”并非刻意美化,而是符合文本内在逻辑的象征。首先,野薄荷最初生长于老墙根的自然环境,被铲后在展厅盆栽抽芽,暗示传统元素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性;其次,王阿婆为小女孩编蝈蝈笼的场景,说明手作技艺通过代际传递(小女孩代表未来)获得新生,与野薄荷的“抽芽”形成互文;最后,“若有若无的香”呼应前文,保持了意象的一致性,传递出传统在现代中“悄悄生长”的希望,而非强行圆满。
二、古代诗歌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8题。
病中夜赋
陆游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月步中庭。
凉颸①穿户起,病骨似秋轻。
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