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农业高级职称试题(附答案)
一、专业基础理论(共30分)
1.简述作物光周期现象的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意义。(8分)
作物光周期现象是指作物对昼夜光照与黑暗交替长度的反应特性,根据对光周期的需求可分为三类:
(1)长日照作物:需在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通常12-14小时)才能开花,如小麦、油菜、甜菜等;
(2)短日照作物:需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如水稻(晚稻)、玉米、棉花(部分品种)等;
(3)日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温度等条件适宜即可开花,如番茄、黄瓜、菜豆等。
应用意义:①引种指导:北种南引时,长日照作物因日照缩短可能延迟开花甚至不开花,需选择早熟品种;短日照作物南种北引则可能提前开花,需选择晚熟品种。②品种选育:通过人工控制光周期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周期。③栽培管理:通过补光或遮光调节开花期(如菊花调控花期),或避免低温敏感期与短日照重叠(如双季稻早稻育秧防烂秧)。
2.论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10分)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物质,其作用机制体现在以下方面:
(1)物理性质改良:有机质分解产生的腐殖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孔隙度,协调水、气、热关系;降低黏重土壤的黏结性和胀缩性,改善耕作性能;提高砂质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化学性质提升:腐殖质带有大量负电荷,可吸附阳离子(如K?、Ca2?、Mg2?),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增强保肥能力;其酸性基团(如羧基、酚羟基)可中和碱性土壤,或通过络合作用降低重金属有效性,减轻污染;同时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促进养分转化。
(3)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主要营养来源,能增加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加速有机态氮、磷、硫的矿化(如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释放有效养分;部分腐殖质成分(如胡敏酸)可刺激作物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3.说明植物病原物的主要传播方式及其防控要点。(12分)
植物病原物传播方式可分为主动传播与被动传播,以被动传播为主:
(1)气流传播:真菌孢子(如锈菌夏孢子、白粉菌分生孢子)、细菌菌脓干燥后形成的菌尘等随气流扩散,传播距离远(可达数百公里)。防控要点:种植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菌源。
(2)雨水传播:细菌(如水稻白叶枯病菌)、部分真菌(如炭疽病菌)通过雨滴飞溅、灌溉水流动传播,多发生在近距离(数米至数十米)。防控要点: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采用滴灌、膜下灌溉减少流水传播;病田轮作非寄主作物。
(3)昆虫传播:病毒(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由烟粉虱传播)、细菌(如柑橘黄龙病由木虱传播)、部分真菌(如小麦腥黑穗病由种子携带)通过媒介昆虫取食或活动传播。防控要点:监测虫口密度,及时喷施杀虫剂(如吡虫啉防治蚜虫);推广防虫网覆盖;选用无病毒种苗。
(4)人为传播:种子、苗木调运(如马铃薯晚疫病菌随种薯传播)、农具携带(如镰刀菌随未消毒农机具扩散)是远距离传播的主因。防控要点: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种子包衣(如咯菌腈处理);农具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二、实践应用能力(共40分)
4.某设施蔬菜基地(连作5年以上)出现植株矮化、死棵率达30%、土壤pH5.2、电导率(EC值)2.8mS/cm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综合改良方案。(15分)
原因分析:
(1)连作障碍: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有益菌如木霉减少,病原菌如镰刀菌积累);根系分泌物(如酚酸类物质)自毒作用抑制植株生长。
(2)土壤酸化:过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有机肥投入不足,导致H?积累,pH低于适宜范围(蔬菜适宜pH6.0-7.0)。
(3)盐渍化:设施环境封闭,蒸发量大,化肥(尤其是氮、钾肥)过量施用未被完全吸收,盐分(如NO??、SO?2?)在表层土壤累积,EC值超过临界值(一般蔬菜EC<2.0mS/cm),造成渗透胁迫。
综合改良方案:
(1)土壤调理:①中和酸性:每亩施用生石灰50-70kg(需提前检测土壤交换性酸),或草木灰300kg,调节pH至6.5左右;②降低盐渍化:夏季休棚期大水漫灌(水深10-15cm),覆盖地膜闭棚15-20天,通过淋溶降低表层盐分;③补充有机质:每亩基施腐熟羊粪3-5吨或商品有机肥800kg,配合施用生物炭(50kg/亩),提高土壤缓冲能力。
(2)微生物调控:定植前施用枯草芽孢杆菌(2亿CFU/g)菌剂(5kg/亩)或哈茨木霉菌剂(1kg/亩),抑制土传病原菌;生长期叶面喷施EM菌液(1:500稀释),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
(3)种植制度优化:与非茄科/瓜类作物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