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急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一、背景:被忽视的肠道”急报”
清晨的急诊室里,32岁的李女士捂着肚子蜷在诊床上,额头挂着汗珠:“大夫,我昨天吃了夜市的烤串,半夜开始肚子疼,拉了七八回,最后还带血……”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消化科急诊上演。急性结肠炎,这个听起来”普通”的肠道疾病,正以每年超百万的新发患者数,成为威胁大众健康的”隐形急先锋”。
所谓急性结肠炎,是指由感染、药物、应激等多种因素引发的肠道黏膜急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每日3次以上)、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伴随发热、乏力。它不同于慢性结肠炎的缠绵难愈,却因起病急、症状重,若处理不当,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危重并发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夏秋季节(因食物易腐败)、饮食不规律人群(如外卖族、夜市常客)、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的中老年人,是急性结肠炎的”高危人群”。
二、现状:治疗中的”误区与进步”
在基层医院的诊室里,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不就是拉肚子吗?开点止泻药就行。”这种认知误区,正是当前急性结肠炎治疗的痛点之一。数据显示,约30%的患者首诊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仅给予蒙脱石散等对症治疗,导致感染未控制、炎症持续加重;另有20%的患者自行服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却因不对症(如病毒性结肠炎)引发肠道菌群紊乱。
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和炎症标志物检测(如粪便钙卫蛋白)的推广,越来越多医院能在24小时内明确诊断。治疗手段也从单一的”止泻+消炎”,发展为涵盖补液、抗感染、调节免疫、营养支持的综合方案。更重要的是,患者教育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医生会在开药时叮嘱:“别急着止泻,先留大便化验”。
三、分析:抽丝剥茧看”炎”因
要精准治疗急性结肠炎,首先得弄清楚”炎从何来”。就像灭火要先确定火源,治肠炎也要明确诱因:
(一)感染性因素:最常见的”外来攻击”
70%以上的急性结肠炎由感染引发,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以细菌性为例,当我们吃下被污染的食物,细菌会黏附在结肠黏膜上,释放毒素破坏肠壁细胞,引发局部充血、水肿,严重时形成溃疡。这时候,患者的大便常呈黏液脓血状,还会伴随高热(38.5℃以上)。
(二)非感染性因素:身体的”自我攻击”
剩下的30%多与”内部失调”有关。比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直接损伤肠黏膜屏障;剧烈精神刺激(如突发噩耗)或严重创伤(如车祸)引发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肠道血管痉挛、缺血,诱发炎症;还有部分患者因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海鲜),免疫系统误将食物成分当作”敌人”,启动炎症反应。这类患者的大便多为水样或糊状,发热不明显,但腹痛可能更剧烈。
(三)关键病理:炎症因子的”连锁反应”
无论诱因如何,最终都会触发肠道的”炎症风暴”。正常情况下,肠黏膜有一层”保护盾”(黏液层和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能阻挡有害物质。当这层屏障被破坏,肠道内的细菌、毒素就会”侵入”黏膜下层,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释放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进一步扩张血管(导致充血)、增加血管通透性(引发水肿),甚至刺激肠神经(导致腹痛)、加快肠道蠕动(导致腹泻)。如果炎症持续48小时以上未控制,就可能从”急性”转向”重症”,出现肠壁坏死、穿孔等危险情况。
四、措施:分阶段、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明确病因和病理后,治疗就像”精准打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轻、中、重)和诱因(感染/非感染),治疗方案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急性期(发病72小时内):“稳生命、控进展”
补液纠酸:最基础的”保命措施”
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钠、钾、碳酸氢根)丢失,严重时可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这时候,补液是首要任务。轻度脱水(口渴、尿量减少)可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比例冲泡,少量多次饮用);中重度脱水(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需静脉补液,同时监测血电解质(每4-6小时查一次),及时补充钾(见尿补钾)、纠正酸中毒(如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饮食管理:给肠道”放个假”
急性期(前1-2天)建议暂时禁食,让肠道充分休息;若饥饿感明显,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藕粉等流质(每次50-100ml)。避免牛奶(含乳糖易胀气)、果汁(高糖刺激肠道)、辛辣食物(辣椒素加重炎症)。症状缓解后(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3次以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粥、软面条),再到低纤维饮食(蒸蛋、嫩豆腐),1周内避免粗糙蔬菜(如芹菜)、水果(如苹果)。
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原体的”精准武器”
细菌感染:需先做粪便培养+药敏试验(但结果需48小时,所以先经验性用药)。常见细菌(如志贺菌、弯曲菌)首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儿童、孕妇可用三代头孢(如头孢克肟);若怀疑艰难梭菌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