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集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pínɡzhūnyuánliánshēnɡbùyuàn
()()()()
fēixiánbùkěnyìnránjùsù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奉献(fènɡxiàn)(2)奉(fènɡ)务(3)奉(fènɡ)献
(4)纷(fēn)乱(5)纷(fēn)扰(6)纷(fēn)扰
(2)模(mó)仿(3)模(mú)特(4)模(mú)特
3.比一比,组词语。
诲()暖()概()错()
悔()晚()框()脏()
4.选词填空。
(居然果然竟然)(居然果然竟然)
(1)他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得了高分。
(2)这么难的问题,他()做出来了,真了不起!
(3)看到老师()没有来上课,同学们都很惊讶。
(安静宁静安稳)(安静宁静安稳)
(4)深夜的城市很()。
(5)静谧的夜晚,月光洒满了大地。
(6)坐在摇椅上,他感到很()。
5.修改病句。
(1)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2)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奖他乐于助人。
(3)看到这个感人的故事,我非常感动。
6.默写古诗《江南春》。
江南春
[唐]杜牧
,。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的诗人,题目是《》。
2.“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3.“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课外阅读
雨中的树林
雨中的树林像一块吸水的海绵。雨点落在上面,树叶贪婪地吮吸着,树枝贪婪地吮吸着。不一会儿,树叶上缀满了水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钻石。树枝上挂满了水珠,像一串串风铃。风一吹,风铃叮当作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雨中的树林又像一幅水墨画。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近处的树木在雨中轻轻摇曳,像少女在翩翩起舞。雨声、风声、鸟鸣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1.文中把雨中的树林比作和,突出了树林的特点。
2.“贪婪地吮吸”在文中是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雨中的树林像一幅水墨画?
4.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明白了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平准原领生存缘故分闲不可银然聚素
2.(1)√(2)√(3)√(4)√(5)√(6)√(2)√(3)√(4)√
3.教诲温暖概括错误懊悔晚饭框架脏乱
4.(1)居然(2)果然(3)竟然(4)宁静(5)安静(6)安稳
5.(1)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修改:好的→良好)(2)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奖他乐于助人。(修改:夸奖→称赞)(3)看到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深受感动。(修改:非常感动→深受感动)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唐朝江南春
2.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外地过节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课外阅读
1.海绵水墨画吸水美丽
2.树叶和树枝在吸收雨水。
3.因为雨中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树木在雨中轻轻摇曳,就像水墨画中一样,有淡有浓,意境优美。
4.作者从雨中的树林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作文
(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