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面瘫患者中医护理常规流程
面瘫,中医称“口僻”,俗称“吊线风”,是以突然发病,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发病多与风邪侵袭、经络痹阻有关。中医护理在面瘫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辨证施护、情志调摄、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及特色中医技术应用等,可有效促进患侧面部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入院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入院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发病时间、诱因(如吹风、受凉、劳累、情志刺激等)、主要症状特点(如口角歪斜出现的时间、程度,有无耳后疼痛、味觉改变、听觉过敏等)、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2.症状与体征评估:重点检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情况,如额纹是否变浅或消失、眼裂是否增宽、眼睑是否闭合不全、鼻唇沟是否变浅或平坦、口角是否下垂并向健侧歪斜、鼓腮是否漏气、示齿是否困难等。同时评估患者的舌象、脉象,以及有无伴随症状。
3.中医辨证分型:常见证型包括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等。评估时需结合患者的寒热、有无汗出、舌苔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面瘫患者常因面容改变而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影响社交活动。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支持系统及社会适应能力。
5.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评估患者因面瘫导致的进食、洗漱、闭眼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程度。
(二)常见护理诊断
1.口眼歪斜:与风邪中络,经气痹阻,面部筋脉失养有关。
2.眼睑闭合不全:与眼轮匝肌瘫痪有关,有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
3.焦虑/抑郁:与突然起病、面容改变、担心预后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知识不了解有关。
5.潜在并发症:如角膜炎、味觉减退、咀嚼困难等。
二、辨证施护
(一)情志护理
面瘫患者多有急躁、焦虑、恐惧等情绪,不良情志可加重病情或影响康复。
1.耐心开导: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其倾诉,理解其痛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移情易性:鼓励患者听舒缓音乐、阅读有益书籍、与亲友交流等,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
3.情志疏导:根据患者性格特点,采用相应的情志疏导方法,如“以喜胜忧”、“言语开导”等,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二)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之品,戒烟酒。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调护: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散寒、通络之品,如生姜、葱白、香菜、红糖、紫苏叶粥等。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通络之品,如金银花茶、菊花茶、薄荷粥、绿豆汤、梨、西瓜等。忌辛辣燥热食物。
3.风痰阻络证:宜食祛风化痰、通络之品,如陈皮、茯苓、山药、薏米粥等。忌食肥甘厚味、生冷粘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
4.进食指导:进食时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颊部,细嚼慢咽,避免呛咳。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三)起居与环境护理
1.避风寒:面瘫多因风邪侵袭所致,病室应温暖避风,避免对流风直吹患者。指导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围巾,注意面部保暖,尤其避免耳后、患侧面部受凉。
2.调畅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有助于正气恢复。
3.眼部护理:眼睑闭合不全者,白天可戴防风眼镜或眼罩保护;夜间睡眠时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防止角膜干燥、异物损伤及感染。指导患者每日做眼球运动,防止眼肌萎缩。
(四)症状护理
1.口眼歪斜:配合医生进行针灸、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治疗,观察疗效及反应。
2.面部疼痛:若患者出现耳后或面部疼痛,可遵医嘱给予穴位按摩或中药外敷缓解症状。
3.味觉减退: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咸、过甜、过辣,以保护味觉。
(五)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1.穴位贴敷:根据辨证选取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等穴位,用中药膏剂(如白芥子、麝香等)贴敷,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注意观察皮肤反应,防止起泡。
2.艾灸:适用于风寒袭络证。可选用温和灸、隔姜灸等方法,艾灸患侧阳白、颧髎、地仓、颊车、风池、合谷等穴位,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3.穴位按摩: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患侧面部穴位按摩。常用穴位: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迎香、地仓、颊车、承浆、合谷等。手法以揉、按、点为主,力度适中,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4.中药熏洗/溻渍:遵医嘱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中药煎剂,待温度适宜时熏洗或溻渍患侧面部,注意药液温度,避免烫伤。
(六)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尽早进行面部功能锻炼,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抬眉训练:尽力将患侧眉毛向上抬起
致力于个性化文案定制、润色和修改,拥有8年丰富经验,深厚的文案基础,能胜任演讲稿、读书感想、项目计划、演讲稿等多种文章写作任务。期待您的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