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精神障碍合并高血压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前言壹病例介绍贰护理评估:抽丝剥茧找关键叁护理诊断:问题背后的“因果链”肆护理目标与措施:精准“拆链”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守好“最后防线”陆目录健康教育:让“出院”不是终点柒总结捌

2025精神障碍合并高血压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护士站的窗前,看着走廊里刚做完血压监测的王阿姨——她是我科住了三年的老患者,精神分裂症病史15年,最近三个月血压从130/80mmHg一路涨到165/100mmHg,昨天晨间查房时还因情绪激动摔了药杯。这样的场景,在精神科病房并不少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21-2025)》数据显示,60岁以上精神障碍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达42.7%,比普通人群高出1.5倍。精神症状波动、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治疗依从性差……这些交织的问题,让“血压管不好,精神更糟糕”成了临床护理的棘手课题。

今天,我想用一个真实病例为线索,和大家聊聊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而是我们在监护仪旁、在患者床前、在和家属反复沟通中总结出的“实战经验”。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给大家讲“李姐”的故事。47岁的她,是我们科的“老熟人”:18岁确诊双相情感障碍,近5年规律服用丙戊酸钠、奥氮平,病情控制平稳。但今年春节后,家属发现她总说“心脏跳得像打鼓”,夜间失眠加重,原本温和的她开始因小事和家人争吵。3月12日,社区体检时血压172/108mmHg,转诊至我院精神科。

入院时,李姐缩在轮椅里,双手攥着病号服下摆,目光游离:“护士,我是不是快死了?昨天头晕得站不住,眼前发黑……”测血压168/105mmHg(右上肢),心率96次/分;精神检查显示:情绪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8分),存在“血压高会脑出血”的强迫性担忧;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家族中母亲有高血压(78岁时脑梗死);近期未调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但自述“最近总忘吃药,有时候一天吃两次,有时候三天没吃”;饮食偏好腌菜,每天喝2两白酒(家属证实);否认头痛、胸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病例介绍这样的患者,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精神障碍与高血压“双向影响”的复杂性——焦虑情绪推高血压,血压升高又加剧焦虑;药物副作用可能干扰血压(奥氮平有潜在升糖升血压作用),而漏服抗精神病药会导致精神症状波动,进一步影响血压管理。

03护理评估:抽丝剥茧找关键

护理评估:抽丝剥茧找关键面对李姐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绝不是简单的“测血压+问症状”,而是需要多维度、动态化的信息整合。我习惯用“三维评估法”:

维:精神-生理交互评估精神状态:除了焦虑量表评分,更要观察“非语言线索”——李姐说话时频繁搓手、呼吸急促(22次/分),夜间睡眠记录显示平均入睡时间45分钟,觉醒次数3次/夜,这些都是“隐性焦虑”的表现。血压特点:连续3天监测4次/日(6:00、10:00、15:00、20:00),发现她的血压峰值出现在晨间(6:00-8:00)和傍晚(17:00-19:00),正好是她“担心家人嫌弃自己”“害怕病情反复”的情绪高发时段。药物影响:奥氮平的代谢会影响5-羟色胺受体,可能导致血管收缩;丙戊酸钠与利尿剂合用时可能增加电解质紊乱风险——李姐入院时血钾3.4mmol/L(正常3.5-5.5),这也是血压波动的潜在因素。123

维:精神-生理交互评估第二维:行为-环境评估

用药依从性:通过家属访谈和患者自述,发现她漏服药物的主因是“忘记”(记忆力减退)和“觉得自己病好了”(病耻感)。

生活习惯:每日钠盐摄入约12g(远超推荐6g),白酒摄入导致夜间交感神经兴奋;缺乏运动(因“头晕”不敢活动)。

社会支持:女儿在外地上班,老伴白天打工,夜间陪伴时间少,李姐常独自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第三维:并发症风险评估

通过颈动脉超声(内膜增厚0.8mm)、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肾功能(肌酐89μmol/L,正常)评估,李姐目前无明显靶器官损害,但属于“高危人群”——若血压持续≥160/100mmHg,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达20%-30%。

04护理诊断:问题背后的“因果链”

护理诊断:问题背后的“因果链”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5个核心护理诊断,每个诊断都像链条上的环,环环相扣:

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压骤升导致头晕、精神症状波动有关):李姐入院第2天晨间如厕时,因直立性低血压(从162/100mmHg降至140/90mmHg)摔倒,虽未受伤,但暴露风险。

血压升高(与焦虑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高钠饮食有关):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她情绪平稳时血压145/90mmHg,争吵后10分钟内升至168/105mmHg。

睡眠型态紊乱(与焦虑情绪、高血压导致的头痛不适有关):夜间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深睡眠仅占总睡眠的8%(正常15%-25%),觉醒后常诉“后脑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