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pdfVIP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汉字形体的构造蕴含中华民族的智巧,也常常具有字符音义之外的深意,发挥超越语言

的表达功能。这是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重要特点,更是汉字文明与中华文明独特性的突出

体现。

汉字隶变之后,原始的象形性、图画性减弱,但起源阶段“依类象形”的独特属性,早

已深深烙刻上民族文化心理,影响着国人的汉字认知心理和使用习惯。人们常常基于字形与

事物外形的相似性,描摹形状,譬况事物,激活汉字的原始象形功能。例如,《诗经·伯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其中“杲”表明亮,用“日”在“木”上的字形,描摹雨后初晴

时,霁日挂枝头之景,栩栩如生。如果说“杲”字在以形表意的同时还兼表语义,那么汉字

对语言功能的超越,更突出地表现在纯粹以字形关联客观事物的用法。例如,汉乐府诗歌《江

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里的“田”不记录“农田”,仅因字形近似于有纹

路的荷叶,故以“田田”描画莲叶茂盛相连之状。又如,扬州有座竹林庭院名为“个园”,

以“个”命名,取其字形像竹叶之貌,趣味了然。

汉字的构件本来是不能独立表达语言意义,也不能独立在语言链中使用的。如果出现构

件或部件独立表义和独立使用的情况,就属于对一般语符功能的超越。例如,学者冯友兰曾

赠友人金岳霖寿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字由“八十八”三字组成,“茶”字

由上部两个“十”和下部“八十八”组成,相加为一百零八。“米”非指语词“大米”,“茶”

亦与“茶叶”无涉,指称老人高寿的实意隐于字内构件,颇为典雅蕴藉。

汉字对语言功能的超越还体现在通过字形常规样态的改变以传递特殊含义。汉字具有极

强的可塑性,构件、笔画在二维平面上的放缩增减、重新组合,可以幻化出许多不同形态,

这在网络语境中的应用格外广泛。汉字构件拆分后占多个字位,视觉上横向拉宽了整字宽度,

这样不仅可象征体型变宽,如“每逢佳节‘月半’三斤”;也可隐喻时间维度上的缓慢,如

“体验成都‘忄曼’生活”。

在艺术设计中,汉字形体的变异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也能表达特殊含义。例如,中国美

术学院的校标既像少了左右两竖的“国”字,又似抽象的“美”字,寓意国美无边。“国”

字以形体变异的非语言手段,传递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寄寓匠心,意蕴深厚。又如,在反腐

倡廉的主题海报中,汉字形态通过多样变化,传递深刻内涵:或将“腐”倒置,表“反腐”

之义;或“贪”增横笔使“贝”变“囚”,表示贪一笔即沦为阶下囚;或“廉”“腐”各取

半边合为一字,蕴含辩证哲理,廉腐仅一线之隔,要守好底线、警钟长鸣。

(摘编自李晶《寓意于形形神兼备——谈汉字对语言功能的超越》)

材料二:

汉字思维具有意象性、诗意性、体悟性等审美特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用“三

美”概括汉字之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各体

汉字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国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诗性品题赋予园林以思想,成为中国园林构园设景的灵魂。“灵魂”的核心内容,

大多源自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中华文化元典”,即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六经与诸子著

作等。历史文化学者江林昌认为,这些民族文化元典,“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建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最终积淀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中国园林代代

相传的血液基因,也成为中国园林的精神主轴。

比如,颐和园的园名中,“颐”是《易经》中的卦名,《尔雅·释诂下》“颐,养也”,

指天地依时养育万物,圣人也应当根据自然和社会的规则养其德以养万物、贤者和百姓,颐

和园中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再如,苏州沧浪亭题咏,采自《楚辞·渔夫》中的“沧

浪歌”,北宋诗人苏舜钦于水边建亭修园,将自己无罪被黜的政治愤懑写入其中。同时代的

诗人杨杰深谙其意,写有《沧浪亭》诗云:“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亭中学士

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这样,中国园林空间同时

也成为承载中华文化元典的“精神空间”。

在园林中,汉字与其他物质元素共同营造出“意境美”。汉字不仅是一种符号,有着很

强的画面感,更饱含文化底蕴,与中国诗文联系在一起,使得汉字意境表达更为丰富。美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长恨水长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生长恨水长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