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2024年拔尖计划(汉语言文学)文学与信仰试题及答案.docxVIP

北京语言大学2024年拔尖计划(汉语言文学)文学与信仰试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语言大学2024年拔尖计划(汉语言文学)文学与信仰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

简要说明“文学中的信仰”概念内涵,并列举至少三种文学作品中信仰表现的不同形式。

二、

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神谕低语,先知预言。人们敬畏神明,相信命运由天注定。然而,英雄们却常常在信仰的十字路口挣扎:是顺从神的旨意,还是坚持内心的道德律?他们或许拥有神力,却背负着凡人的情感与困惑。史诗中的神祇,既是威严的创造者,也可能有着人类般的嫉妒与欲望。信仰为世界赋予秩序与意义,也为个体带来了挣扎与超越的可能。

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分析这段文字所揭示的文学中信仰的复杂性。

三、

论述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如何渗透并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和审美情趣,尤其是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体现出的“信仰”色彩。

四、

试以西方文学为例,探讨“荒诞”观念与信仰危机之间的关系。选择一部具体的西方文学作品(如加缪的《局外人》或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分析其中人物在荒诞境遇下的生存状态,以及作品所隐含的对传统信仰的质疑或对新型信仰的探寻。

五、

比较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情”与“理”、“真”与“假”的冲突如何体现了作者对世俗价值观和终极信仰的反思。可以结合“真如”的观念、人物命运的悲剧性等进行论述。

六、

“宗教文学”与“涉及宗教的文学”有何区别?请阐述“文学与信仰”研究为何需要超越简单的“题材分析”,而深入到文化与精神层面。

试卷答案

一、

内涵:“文学中的信仰”指文学作品所表现、探讨或批判的关于终极实在、生命意义、道德价值、精神归宿等观念体系,特别是涉及神、宗教、超自然力量、坚定信念或价值追求等主题。它不仅指作品内容中明确的宗教信仰,也包括作家人格注入的价值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等深层精神支撑。

形式:1)神圣叙事:直接描绘神祇、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先知预言等(如《荷马史诗》、《圣经》);2)精神求索:人物在人生困境中对信仰、真理、意义进行探索和挣扎(如《哈姆雷特》的复仇与存在意义、《神曲》的朝圣);3)象征寓意:通过自然意象、梦境、象征符号等暗示信仰状态或终极关怀(如《红楼梦》中的“真如”、《飞鸟集》中的自然哲思)。

二、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本引文内涵的理解及结合实例进行阐释的能力。分析需抓住引文的核心——信仰的“复杂性”,即信仰与命运、自由意志、神性与人性的交织。需从三个层面展开:1)神祇层面:分析神祇形象的人性化(嫉妒、欲望)如何体现信仰体系的内在矛盾;2)英雄层面:举例说明英雄在神意与个人道德/情感之间的挣扎(如赫拉克勒斯面对父命、俄狄浦斯对命运的反抗);3)信仰后果层面:分析信仰既提供秩序意义,又导致个体挣扎、困惑甚至超越的辩证关系(如普罗米修斯盗火带来的痛苦与贡献)。

答案:(根据解析思路,结合具体作品如《荷马史诗》、《神曲》、《奥德赛》、或具体先知故事等进行分析,阐述神祇的人性化、英雄的挣扎选择以及信仰带来的双重影响,体现其复杂性。)

三、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宏观论述能力,要求结合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思路应:1)明确儒家核心观念(仁、礼、天命、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将这些观念与文学表现联系起来:仁爱如何影响悲悯情怀(如杜甫诗歌);礼教如何塑造人物行为与命运(如《红楼梦》中的宝黛冲突);天命观如何解释历史与人生(如史传文学、志怪小说);中庸思想如何体现和谐意境;修身理念如何关联人物成长;3)重点论述儒家思想如何为文学提供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框架,使得文学在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时,带有一种维护秩序、追求道德完善的“信仰”倾向,即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与遵循。

答案:(根据解析思路,结合《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论语》塑造的君子形象、《史记》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桃花扇》的家国兴亡与气节等)进行论述,阐发儒家思想如何渗透并影响文学主题、人物塑造和审美情趣,体现其信仰色彩。)

四、

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比较分析和理论应用能力,涉及西方文学与信仰危机、荒诞主义。思路应:1)阐释信仰危机与荒诞主义的关系:传统信仰解体导致人生意义缺失,世界呈现非理性、无序状态,个体在其中的处境即为荒诞;2)选择具体作品:如《局外人》,分析默尔索对生活、工作、爱情乃至死亡的漠然态度,其行为在他人眼中的荒诞,以及他内心对“真实”生活的渴望与无法沟通的困境,体现信仰真空下的生存状态;或《等待戈多》,分析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贡无意义的等待,世界的不合逻辑,个体存在的虚无感,展现荒诞境遇下的精神绝望与徒劳;3)阐述作品如何通过描绘荒诞境遇,表达对传统宗教/理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下笔有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热爱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