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社区精神护理预防复发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2025社区精神护理预防复发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走廊里,望着墙上那排熟悉的复诊名单——李阿姨、王叔叔、小张……他们的名字背后,是我过去五年里几乎每周都要打交道的精神障碍患者。记得刚入职时,带教老师拍着我的肩说:“精神科的战场不在医院病房,而在社区。这里的复发率每降1%,就是十几个家庭的安稳。”如今再看,这句话愈发沉重。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21-2025)》数据显示,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已达92%,但1年内复发率仍高达30%-40%。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张阿姨第三次复发时蹲在楼道里哭着说“我明明按时吃药了”,是小王停药后在菜市场与人争执被送急诊,是家属红着眼问“到底怎么做才能不让他再犯”。

社区精神护理的核心,从来不是“管着患者”,而是用专业和温度,在家庭、社会与疾病之间筑起一道防波堤。今天这份课件,就从我们社区真实的案例出发,聊聊如何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把“预防复发”从口号变成可操作的日常。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分享我们社区的“老熟人”——张师傅。58岁,精神分裂症病史12年,首次发病因工作受挫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2018年纳入社区管理。

2023年3月,张师傅家属紧急联系我们:“他最近总说邻居在饭菜里下毒,半夜敲墙骂街,昨天还把药扔了!”我们赶到时,他蜷缩在客厅角落,眼神警惕:“护士,他们要害我,你别骗我。”追问才知道,老伴儿前两个月住院,他独自照顾自己,漏服药物近2周;社区网格员换岗后,随访间隔从每周1次延长到半个月1次;更关键的是,他误以为“症状好了就能停药”,觉得“吃了这么多年药,身体扛不住”。

这次复发让张师傅再次住院2个月,家庭关系紧张,原本恢复的社区工作(社区绿化维护)也丢了。但也是这次事件,让我们团队彻底反思:预防复发不能只盯着“按时吃药”,得从评估、诊断到干预形成闭环。

03护理评估:像剥洋葱一样看清问题

护理评估:像剥洋葱一样看清问题接手张师傅的案例后,我们用了3周时间做系统评估——这不是填几张表格,而是要走进患者的生活场景,听他说“真话”。

生理层面重点关注三大指标:

用药依从性:张师傅过去1年漏服率达25%(家属记录),主要因为“忘记”(占60%)和“担心副作用”(占40%);

躯体健康:长期服用奥氮平,体重从65kg增至82kg,空腹血糖6.8mmol/L(临界值),自述“脚总发沉,不想动”;

复发预警症状:近1个月睡眠从7小时/日减至4-5小时,食欲下降1/3,自述“耳边总响,像有人小声说话”。

心理层面用PHQ-9(抑郁量表)和GAD-7(焦虑量表)测评,张师傅得分分别为12分(轻中度抑郁)和10分(中度焦虑)。访谈中他说:“我儿子说我是累赘,活着有什么劲?”——病耻感和家庭否定是他最大的心理负担。

社会环境层面家庭支持:老伴儿患病后,儿子工作忙,照护主要靠70岁的老母亲,老人坦言“我记不住他哪天该吃药”;社区支持:原网格员调离后,新网格员对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不熟悉,随访仅停留在“签字确认”;社会功能:丢失绿化工作后,张师傅每天待在家里,“出门就怕别人指指点点”。这些评估不是孤立的。比如睡眠减少可能是复发前兆,而睡眠差又加剧焦虑;家庭照护能力弱导致漏服,漏服直接引发症状波动——环环相扣,这就是复发的“链条”。

04护理诊断:把问题“对号入座”

护理诊断:把问题“对号入座”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按照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梳理出5个核心护理诊断:

不依从行为(特定于药物治疗):与“药物副作用认知偏差”“家庭照护支持不足”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与“精神症状波动”“躯体不适(体重增加)”有关;

家庭应对无效(照护者):与“照护者知识技能缺乏”“角色负荷过重”有关;

社交隔离:与“病耻感”“社会功能退化”有关;

潜在并发症(复发):与“预警症状未及时干预”“支持系统薄弱”有关。

这里要特别强调:护理诊断不是“贴标签”,而是为了精准干预。比如“家庭应对无效”,我们不能只说“家属不会照顾”,要具体到“老母亲记不住服药时间”“儿子缺乏沟通技巧”,这样后续措施才能“对症下针”。

05护理目标与措施:从“管”到“帮”的转变

护理目标与措施:从“管”到“帮”的转变我们和张师傅一家开了家庭会议,把目标拆解成“短期(1个月)”和“长期(6个月)”,关键是让患者和家属“看得见进步”。

短期目标(1个月):稳定症状,重建用药依从措施1:药物管理“可视化”给张师傅做了“服药日历”:每天把药片分装进带日期的药盒,药盒贴他最爱的牡丹花贴纸(他以前爱养花);教老母亲用手机设置“服药提醒”,我们每周三上午10点固定打电话“陪”他吃药——不是监督,是聊天:“张师傅,今天药盒里的牡丹开第几天啦?”

措施2:睡眠干预“生活化”

教他“22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