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VIP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4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学习聚焦】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商鞅孝文帝王安石张居正

(一)商鞅变法:1.背景:根据教材内容和补充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战国中期,各国都大力提倡生产铁农具……这些锋利的铁器极大地提高了深翻土壤、平整土地、开沟起砻和收割等主要农作环节的效率。——《中华文明传真3·春秋战国:争霸图强的时代》(1)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2)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2.内容:(1)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2)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3)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根据教材内容和所学,从经济、军事、政治三个方面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3.影响:根据教材内容和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1)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2)奠定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五胡乱华”示意地图(二)孝文帝改革:根据教材内容和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背景:北魏与刘宋对峙示意地图(1)两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内迁,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北魏具装甲骑俑作为征服者,拓跋部将野蛮的烧杀抢掠之风也带进了中原。建国后,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和欺压屡见不鲜,这也是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民族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内,先后达八十多次。——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37集《孝文帝改革》(2)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尖锐。

2.内容:(1)第一阶段(冯太后主持):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根据教材内容和所学,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第二阶段(孝文帝亲政后):★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概念阐释】均田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由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农民向国家缴纳租税,服徭役、兵役,★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专制政权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维护统治。【概念阐释】三长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确立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规定每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田地,征收赋税,调发徭役,维护治安,此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北朝)魏收《魏书·任城王传》【思考】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地理、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入手,思考洛阳的优势和平城的劣势)

平成(大同)洛阳地理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地处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便于统治中原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推动改革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便于学习汉族政治文化;有利于摆脱保守势力的干扰,便于推动改革靠近边疆地区,不利于防卫远离边疆地区,相对安全经济落后,物资供应困难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基础较好,物资供应便利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3.影响:根据教材内容和所学,指出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加快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王安石变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背景:冗兵:募兵制导致军队多而不精。冗官: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冗费: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国史大纲》(1)北宋中期,统治危机严重(“三冗两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档评论(0)

各学科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初高各科教学、学习课件全收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科教学、学习课件全收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