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生熟区别.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黄生熟区别

一、来源与加工工艺差异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大类。其中生地黄与熟地黄的核心区别源于加工工艺的系统性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生地黄的加工

生地黄以新鲜块根为原料,经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后,直接缓缓烘焙至八成干(温度控制在50-60℃),或自然阴干至质地柔软、内部颜色均匀即可。此过程仅通过干燥去除水分,保留了原药材的基本成分结构,未发生显著的化学转化。

(1)关键工艺参数:干燥后含水量需控制在15%以下,以避免霉变;烘焙时需间歇性翻动,确保受热均匀,防止表面焦糊而内部未干的现象。

2、熟地黄的加工

熟地黄需以生地黄为原料进一步炮制,传统工艺分为清蒸法和酒炖法两类:

(1)清蒸法:将生地黄置于蒸制容器中,加适量清水(水面没过药材2-3cm),武火(大火)煮沸后转文火(小火)蒸制24-36小时,至内外均呈乌黑色、质地柔软黏腻时取出,晒至八成干后切片干燥。

(2)酒炖法:取生地黄加黄酒拌匀(生地黄与黄酒比例一般为10:3),闷润4-6小时至酒液被吸尽,再置炖制容器内,密闭后隔水炖制36-48小时(保持容器内温度95-100℃),至酒液完全吸收、药材呈油润光泽时取出,干燥后切片。

二、性状特征对比

生地黄与熟地黄因加工工艺不同,在外观形态、质地触感及气味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可通过感官观察快速区分。

1、外观形态

(1)生地黄:多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具不规则皱纹及横曲纹,偶见横长皮孔样突起。

(2)熟地黄:多为不规则厚片或块,直径3-5cm;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部分可见酒炖后残留的油润光泽;断面乌黑色,有光泽,中心部偶见浅棕色斑块(因蒸制未透导致)。

2、质地与断面

(1)生地黄: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微苦。

(2)熟地黄:质柔软而带韧性,易粘连;断面乌黑色,有光泽,中心部质地稍硬(因蒸制时热量传递差异);气微香(酒炖品具黄酒香气),味甜而微有腻感。

3、鉴别要点总结

生地黄以表面棕褐、断面油润、味甘微苦为特征;熟地黄以表面乌黑、质地黏润、味甜微腻为标志,两者在色泽深度、黏性强度及气味类型上形成鲜明对比。

三、主要成分变化规律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功效差异本质源于化学成分的动态转化,加工过程中通过温度、湿度及黄酒(含乙醇、有机酸)的参与,引发了多类成分的分解、聚合或新成分生成。

1、环烯醚萜类成分

(1)生地黄:富含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梓醇、益母草苷等),其中梓醇含量可达0.2%-0.5%(《中国药典》规定不得少于0.20%),是生地黄清热凉血的主要活性成分。

(2)熟地黄:经蒸制或酒炖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因水解、氧化等反应显著减少,梓醇含量降至0.05%以下;同时生成5-羟甲基糠醛(5-HMF)等新产物,含量可达0.1%-0.3%(《中国药典》规定不得少于0.020%),该成分与熟地黄的补血作用相关。

2、多糖与单糖

(1)生地黄:多糖含量较高(约20%-30%),主要为水不溶性的β-葡聚糖,需经酶解或酸解才能被人体吸收;同时含少量葡萄糖(约1%-3%)、蔗糖等单/双糖。

(2)熟地黄:在高温条件下,多糖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总糖含量升至50%-60%(其中葡萄糖占比可达40%以上),更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3、氨基酸与微量元素

(1)生地黄:含15种以上游离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酸等),总含量约0.5%-1.0%;富含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约20-30mg/kg。

(2)熟地黄:游离氨基酸因高温条件部分分解,但结合态氨基酸(如与糖结合的苷类)含量增加;微量元素总量变化不大,但铁的生物利用度因多糖转化而提高。

四、功效与临床应用区分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因成分差异而显著不同,临床应用需严格区分,避免混淆。

1、性味归经对比

(1)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

(2)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2、核心功效差异

(1)生地黄:以清、润为特点,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清热凉血:适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证(如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斑疹紫黑)、血热妄行证(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b.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阴(如烦渴多饮、舌绛少津)、阴虚内热(如骨蒸劳热、盗汗遗精)及津伤便秘(如肠燥便秘、口渴唇焦)。

(2)熟地黄:以补、养为核心,善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a.补血:主治血虚诸证(如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下血);

b.滋阴:用于肝肾阴虚证(如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多饮);

c.益精填髓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