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阶段.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阶段

站在今天的伊拉克南部平原上,目光掠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粼粼波光,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人类最早的文明摇篮。当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还在尝试用芦苇笔书写象形文字时,美索不达米亚的先民已在潮湿的泥板上刻下楔形符号;当黄河流域的先民还在陶器上绘制鱼纹图案时,这里的工匠已能铸造精美的青铜神像。这片被希腊人称为”两河之间土地”的区域,用近三千年的时间,演绎了人类文明从萌芽到繁荣的完整历程。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逆流而上,去触摸那些早已尘封的文明脉络。

一、文明的晨曦: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前4500-前2334年)

如果说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盏灯,那么点燃这盏灯的就是苏美尔人。这些来自东方山地的黄种人,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陆续迁入两河流域南部。他们面对的是一片低洼的冲积平原——夏季烈日将土地烤得干裂,冬季暴雨又让河流泛滥成灾,盐碱化的土壤更像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正是这种”必须与自然搏斗才能生存”的环境,反而激发了人类最早的集体智慧。

(一)城邦的诞生与农业革命

苏美尔人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们发现,虽然两河不定期泛滥,但可以通过挖掘沟渠将河水引入农田。大约在前4500年,乌鲁克、乌尔、拉格什等城市周边出现了密集的灌溉网络:用黏土夯实的堤坝阻挡洪水,分叉的渠道将水流均匀分配到每块田地,甚至发明了最早的”水钟”来记录各城邦分水的时间。这种集体协作的需求,催生了最早的社会组织——每个灌溉系统的核心逐渐形成城市,城市周围的村庄向其纳贡,城邦由此诞生。

农业的稳定让剩余产品出现,专业化分工成为可能。在乌鲁克遗址出土的泥板中,有一份前3300年的”工资表”,记录了为神庙工作的500名工人,包括陶工、织工、建筑工和牧羊人,他们每天领取定量的大麦作为报酬。这说明当时已出现社会分层:神庙祭司掌握着灌溉系统的管理权,成为最早的”统治阶级”;普通农民负责耕作,工匠则专门生产陶器、石器和纺织品。

(二)文字与宗教的觉醒

真正让苏美尔文明”立住脚”的,是文字的发明。前3400年左右,乌鲁克的书吏为了记录谷物库存,开始用芦苇杆在湿泥板上压出简单的象形符号:比如画个倒三角形代表谷物,画个圆圈中间加一点代表牛。随着需要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从货物清单到神庙祭祀,再到法律纠纷),这些符号逐渐抽象为楔形文字——芦苇杆的尖头压出的是竖线,侧面压出的是横线,最终形成约600个固定符号。19世纪考古学家在尼普尔遗址发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泥板,就是这种文字最著名的遗产。

宗教在苏美尔社会中扮演着”粘合剂”的角色。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乌鲁克崇拜天神安努,乌尔崇拜月神南纳,拉格什崇拜雨神恩基。神庙不仅是祭祀场所,更是经济中心——拥有大量土地、牲畜和工匠,祭司们通过解释神谕来调解城邦间的纠纷。在乌鲁克遗址的”白庙”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牛骨和酒器,推测这里曾举行过盛大的祭祀宴会,通过共同的宗教仪式强化城邦认同。

(三)城邦争霸的困局

但苏美尔人始终没能突破”城邦林立”的局限。前2600年前后,拉格什与温马为争夺边界土地爆发战争,拉格什国王安那吐姆在胜利纪念碑上刻下:“我像割草一样收割温马的军队”。这种战争不是为了统一,而是为了争夺水源和贸易路线。各城邦的城墙越建越高(乌鲁克城墙周长8公里,厚7米),但内部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前24世纪,拉格什的一份文献抱怨:“神庙的仓库空了,农民的赋税太重,连祭祀用的羔羊都不够了”。这种内耗,最终为外来征服者创造了机会。

二、第一次统一:阿卡德帝国时期(前2334-前2154年)

当苏美尔城邦在战火中疲惫不堪时,北方的闪米特人部落正在悄悄崛起。他们的领袖萨尔贡(意为”正统的国王”),用传奇般的经历改写了两河历史——传说他是弃婴,被漂洗工收养,后来成为基什城邦的宫廷园丁,最终发动政变自立为王。但更可信的历史是,他组建了一支5400人的常备军(这是人类最早的职业军队记录),用青铜武器和方阵战术,在34年内征服了所有苏美尔城邦。

(一)帝国的治理创新

阿卡德帝国的最大贡献是”统一”。萨尔贡将首都设在阿卡德(具体位置至今未确定,推测在巴格达附近),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派自己的儿子和亲信担任各城邦总督,要求各地使用统一的度量衡(1谢克尔=8.4克,这个单位沿用了2000年),甚至试图推广阿卡德语作为官方语言(虽然苏美尔语仍作为宗教和学术语言保留)。在尼尼微出土的泥板中,有一份前2250年的税收记录,显示帝国从叙利亚的阿勒颇到波斯湾的迪尔蒙(今巴林)都征收贡赋,“每10头羊交1头,每10袋谷物交1袋”。

(二)文化的交融与危机

阿卡德人没有摧毁苏美尔文明,反而成了它的继承者。萨尔贡的孙子纳拉姆辛自称”神圣的王”,在纪念碑上以神的形象出现,这明显借鉴了苏美尔的神权政治。但这种融合也带来矛盾:苏美尔祭司阶层不满权力被削弱,多次发动叛

文档评论(0)

nastas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