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相见欢金陵》朱敦儒诗词赏析及中考阅读题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
“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
线。
这是一篇忧心国家抒发爱国之情的词作,同时表达了作
者对当朝的悲愤和不满。
导读: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慨。
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上高城
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发感慨的风气
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
字词解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
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1
收:收复国土。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
破坏。
作品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
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
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
州。
作品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
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
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
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
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
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
者心情的沉重。
赏析:
2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
秋色,万里夕阳。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
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
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
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
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
主观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
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
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
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
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
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
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
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
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
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
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
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
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
3
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
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
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
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词牌名: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
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
平韵。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该调
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
此调有多种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含口语交际习作园地教案反思.pdf
- 幼儿园语言教案:是谁嗯嗯在我头上.pdf
- 小班健康活动:爱跳的大皮球.pdf
-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pdf
- 小班环保活动:放烟火.pdf
-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考试题及答案.pdf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_20190724_000315.pdf
- 一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测试题.pdf
- 小班语言活动:熊大大和熊小小.pdf
- 前台文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pdf
-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词类活用.pdf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市场优化算法_(28).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分析.docx
- 医院培训课件:《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电力市场基础理论.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9).电力系统运行与能效优化.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5).电力市场与环境影响分析.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电力市场基础与原理.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4).电力市场改革政策与影响.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优化_(4).电力系统运行基础.docx
- 2025年航运行业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