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的故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本:书的故事

我家旧木箱里躺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封皮是蓝布包的,边角磨得起了毛,像被时光啃过的面包。这书是奶奶的陪嫁,算起来已有六十年。

记得小时候,总见奶奶坐在院门口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摩挲它。她手指粗粝,指节因常年劳作微微变形,可翻书时轻得像碰一片雪。有次我凑过去,见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栀子花,黄得透亮,边缘蜷曲如纸。“这是你妈十岁时夹的。”奶奶说,“那年她摘了院儿里的花,非说要给诗做个伴儿。”

妈妈总说那书“破得不像样”。她年轻时爱读琼瑶,嫌这老古董“没情没趣”。有回她翻书,见扉页上用小楷写着“静仪藏书庚午年春”——静仪是奶奶的学名。“妈,您当年还挺文艺?”妈妈笑着调侃。奶奶没接话,只是用袖口轻轻擦了擦书名,布纹里的墨迹被擦得更亮了。

去年搬家,整理旧物时,妈妈把那本书丢进了“待扔”纸箱。“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这种老书?”她指着客厅里的电子阅读器,“你奶奶的手机都能背唐诗了。”我蹲在纸箱边,忽然看见书脊处有道蓝布补丁,针脚细密,像片斜斜的月牙。那是奶奶去年冬天补的——她视力差了,穿针时总把线头戳到指头上,可偏要自己来,说“书破了,得好好补,跟人伤了要养着似的”。

我悄悄把书抱回房间,翻到最后一页,竟发现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奶奶穿着蓝布衫,站在一棵老槐树下,怀里抱着这本《唐诗三百首》。照片背面写着:“二十岁,嫁去陈家前一日,爹说‘书比金银经用’。”我又翻,在《游子吟》那页,夹着张皱巴巴的信纸,是奶奶的笔迹:“小芸(妈妈的小名)今天发烧,我守了一夜。她迷迷糊糊背‘慈母手中线’,我掉眼泪——这诗写的不就是我吗?”

那天晚上,我捧着书坐在奶奶床前。她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眼睛蒙着纱布。“小夏(我的小名),是不是又翻那本破书了?”她笑着问。我把照片和信纸读给她听,她的手慢慢抬起来,摸索着碰到书脊上的补丁,眼泪顺着纱布边缘渗出来:“我就怕这书走了,你们就忘了,我也走了……”

现在那本书摆在我书桌上,旁边是妈妈送的电子阅读器。有时我读电子书,累了就翻翻旧书。指尖触到蓝布封皮的纹路,闻到旧纸特有的霉香混着栀子花的淡苦,忽然懂了奶奶说的“经用”——不是书里的字经用,是书里的人、事、心跳,经用。

前几天妈妈收拾房间,看见我在抄奶奶的小楷批注。“你奶奶知道了该多高兴。”她拿起书,翻到《春晓》那页,“我小时候总问她,‘春眠不觉晓’有什么好?她就说,‘等你有了想记的事,就懂了’。”妈妈顿了顿,轻轻把那片干枯的栀子花摆正,“现在我懂了——诗是壳,里面装的,是我们活过的痕迹。”

窗外的槐树又开花了,白色的花瓣落在书桌上,像当年妈妈夹的那朵。我合上旧书,听见里面有细微的响动,像是时光在翻页。

阅读训练题

一、基础积累(12分)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奶奶坐在院门口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摩挲它。(摩挲)

(2)封皮是蓝布包的,边角磨得起了毛,像被时光啃过的面包。(啃过)

2.文中多次出现对“蓝布封皮”“蓝布补丁”的描写,请分析这类细节的作用。(4分)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那本书像个被岁月揉皱的老人,封皮是蓝布包的,边角磨得起了毛,像被时光啃过的面包。

二、内容理解(18分)

4.梳理文中“书”的传承脉络,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时间节点|与书相关的人物|关键事件|

|----------------|----------------|-----------------------------------|

|奶奶二十岁时|奶奶、奶奶的父亲|①|

|妈妈十岁时|妈妈、奶奶|②|

|去年搬家时|“我”、妈妈|③|

5.文中奶奶、妈妈对“书”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6.文中“我”发现旧书中的照片和信纸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三、主题探究(15分)

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诗是壳,里面装的,是我们活过的痕迹”这句话的理解。(5分)

8.文中多次将旧书与电子阅读器对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分)

9.有人认为,文中的“书”不仅是一本《唐诗三百首》,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5分)

四、拓展迁移(15分)

10.班

文档评论(0)

yclh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