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VIP

苏教版九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灵宝第四初级中学语文组:王美娟

学校审验人:张瑞玉建明秀

预习提示

1、注音

裘?衾?掣?着?瀚?阑?羌?

2、本文作者,为而作。

3、思考问题

(1)根据文题可分为和两个层次。

(2)本文几次写雪,分别是什么?

(3)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4)②重点赏析名句“忽……开”:

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

(5)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6)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7)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8)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9)“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0)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

(11)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12)这首诗描绘了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学习目标

比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沁园春·雪》这两首诗词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差异,培养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教学难点:比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沁园春·雪》这两首诗词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差异,培养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沁园春·雪》。

(二)品味赏析

1、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

(3)明节奏

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

〖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③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明确〗“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④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愁云……凝”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

⑥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⑦“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