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语文│中考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有难度)
一、初中文言文2
1.课内文言文阅读
黔之驴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载以入”是“以船载入”的倒装句,意为用船装着驴进入黔地。
B.?“以为神”是“以之为神”的省略句,意思是认为它是神奇的东西。
C.?“蔽林间窥之”,省略了主语,意思是驴躲在林间偷看虎。
D.?“莫相知”是否定句,意思是虎不了解驴究竟有多大本领。
(3)老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是:最初________;最后________。
答案:C
解析:(1)唐;柳宗元
(2)C
(3)敬畏;志得意满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文学常识。《黔之驴》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2)C.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蔽林间窥之”是指老虎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不是“驴躲在林间偷看虎”。
(3)可分析一开始的“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慭慭然”,再分析之后的“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句,即可概括为最初敬畏;最后志得意满。
故答案为:⑴唐;柳宗元
⑵C
⑶敬畏;志得意满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学习中稍加留心记忆就能完成此题。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谓大同/予谓菊????????????????????????????????????????????????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两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答案:D
解析:(1)D
(2)D
(3)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
(4)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思构想。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ABC正确,D:大同指理想社会。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A:是,动词/给,介词;B:关闭,动词/杜绝,动词;C:所谓/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英语动词时态及答案含答案.doc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模拟练习卷(Word版-含解析)-(2).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简答综合题测试卷及答案-(3).doc
- 七年级下册三门峡数学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2).doc
- 一年级科学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doc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检测(提高,Word版含解析)-(11).doc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9).doc
- 一年级下册运城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一年级下册渭南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