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八月初一雨淋淋预兆
八月初一雨淋淋预兆1
老家堂屋的八仙桌上,总摆着本边角磨卷的老黄历。每年翻到八月初一那页,奶奶的老花镜就会凑得格外近——若是上面印着小雨的符号,她就会把晒在院里的玉米棒子往屋檐下挪挪,嘴里念叨:八月初一雨淋淋,秋收十有九丰盈。这话我听了二十多年,直到去年秋天蹲在玉米地里,才真正懂了其中的分量。
那天雨下得不疾不徐,银丝般的雨丝斜斜织着,把远处的白杨树笼在一层薄雾里。我蹲在自家玉米田埂上,看着雨珠顺着玉米叶尖滚落,在枯黄的土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圆坑。父亲举着锄头从隔壁地块走来,裤脚沾满泥点:你奶奶说的没错,这雨来得正是时候。他扒开一株玉米的苞叶,露出里面饱满的玉米粒,你看这灌浆期,就怕干热风,雨一下,玉米能多灌三成浆,脱粒时能沉手不少。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老话里的丰盈不是凭空说的。八月初正是北方秋收作物的冲刺期:玉米进入蜡熟,水稻扬花灌浆,大豆鼓粒需要充足水分。这时候的雨若是温柔的——不大不小连下两三天,既能补足土壤墒情,又不会淹了作物根系,就像给庄稼喝了碗恰到好处的营养餐。奶奶总说雨是金,八月初的雨是狗头金,大概就是这个理。
更有意思的是,这说法并非随口胡诌。去年村里的老农技员李伯翻出本1978年的《农业气象谚语集》,里面记着华北地区八月初一至初十降雨,秋粮增产概率达72%。他说早年没有天气预报,村里人就靠这些土办法:看云识天气,听蝉鸣辨旱涝,而八月初一的雨,是全年最准的晴雨表之一。有年八月初一没下雨,整个秋天都干得玉米叶子卷了边,脱粒时玉米粒小得像秕谷,那场景我现在还记得。
如今村里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天气预报精确到小时,但每到八月初一,奶奶还是会习惯性地抬头看天。她说:机器报的是数,老辈传的是心。你看这天,雨丝细细的,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就知道今年冬天的囤能装满了。我望着远处被雨洗得发亮的田野,玉米秆在风中轻轻摇晃,倒真像一群捧着金穗的信使,在传递着丰收的消息。
八月初一雨淋淋预兆2
去年八月初一那天,我正蹲在阳台收衣服,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是母亲发来的微信:今天下雨了,记得把衣柜里的毛衣拿出来晒晒。我愣了愣——才八月,晒毛衣是不是太早?直到晚上视频,母亲指着窗外的雨帘说:老话讲八月初一雨,棉衣早早备,这雨一下,冬天就不远了。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场景。那时候每到八月初一,若是天阴沉沉的,母亲就会把全家的棉衣、棉被都搬到院里的铁丝上晒。阳光好的日子,被子晒得暖烘烘的,晚上钻进被窝能闻到太阳的味道;要是下雨,她就把煤炉烧旺,在炉边支个铁丝架,让棉衣在热气里慢慢烘着。湿冷比干冷难熬,她边翻着棉衣边说,八月初的雨带着寒气,不提前备好,冬天冻得缩手缩脚,做啥都没精神。
除了备棉衣,吃食上也有讲究。奶奶会泡上一大罐红糖姜茶,用陶罐装着,放在灶台上温着,谁要是淋了雨回家,她就舀一勺冲碗热汤,逼着你喝下去。姜的辛辣混着红糖的甜,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肚子里,鼻尖很快就冒汗。八月的雨是贼雨,专往骨头缝里钻,奶奶总说,喝碗姜茶发发汗,湿气就排出去了。后来学中医才知道,立秋后雨水多,湿气易侵体,姜茶确实有驱寒除湿的功效,老一辈的生活智慧,藏在这些日常细节里。
最有意思的是囤柴火。老家的灶台烧柴火,八月初一要是下雨,父亲就会去后山拾柴。他总挑那种干透的松树桩,说松柴耐烧,火力旺,冬天烧炕不压火。我跟着去过几次,雨后的山路滑溜溜的,松针铺在地上像绿毯子,踩上去软软的。父亲用柴刀把松树桩劈成小块,码在屋檐下,码得整整齐齐像堵小墙。你看这柴垛,他拍着手上的木屑,码得越高,冬天越暖和。
现在城里住楼房,不用烧柴火,也有暖气,但母亲还是保留着老习惯。去年八月初一下雨,她特意坐公交来我家,带来袋晒干的艾草,说要给我做个艾草枕:八月的艾草最有劲儿,枕着能驱寒,冬天睡觉不冻头。我看着她蹲在地上,把艾草一点点塞进枕套,阳光透过纱窗照在她花白的头发上,突然觉得,那些关于雨的老话,哪里只是预兆天气,分明是一辈辈人对生活最温柔的惦念。
八月初一雨淋淋预兆3
现在这老话不准了!堂哥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时,我正站在老家的玉米地里,雨丝打在脸上凉丝丝的。去年八月初一,老家下了场不小的雨,堂哥在家族群里发了条视频:玉米地被雨淹了半截,他举着手机叹气:前几年八月初一没雨,秋收照样超产;今年雨这么大,倒把玉米泡烂了——这八月初一雨淋淋,秋收十有九丰盈的老话,怕是过时了。
堂哥的话让我想起爷爷。爷爷是村里的老把式,年轻时当过生产队的农技员,最信老规矩。他常说:老话不是拍脑袋说的,是祖祖辈辈拿饭碗换的。记得我十岁那年,八月初一连着下了三天雨,爷爷却一点不急,反而天天扛着锄头去地里转悠。我跟着去,见他用锄头在玉米根部扒拉,把积水引到垄沟里。这雨是好雨,他擦着额头的汗说,就是下得太急,得帮庄稼松松绑。后来秋收,那片玉米果然结得又大又瓷实。
可现在的天气,似乎真和以前不一样了。村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5章 二元一次方程 问题解决策略:逐步确定 教案.docx VIP
-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doc VIP
- 地震数据分析软件:SeisComP二次开发_地震监测系统部署与维护.docx VIP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音乐人吉他课.pptx VIP
- 隧道紧急停车带专项施工方案 - 生产安全.docx VIP
-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解决策略_逐步确定 (2).ppt VIP
-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解决策略_逐步确定.ppt VIP
- 问题解决策略:逐步确定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音乐人吉他课.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