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天津疙瘩楼的传奇故事
河北路与睦南道交叉口上的“疙瘩楼”一直凭借着其独特的外观,迎接着往来游客的目光洗礼。
它是能以粤菜征服天津人挑剔舌头的“粤唯鲜”,也是深藏历史,文蕴非凡的“华蕴博物馆”,更是瓷房子的灵感之源,一座“能吃的博物馆”。
关于这栋出自意大利设计师之手的毗连式高级住宅的诞生,在天津地界还流传着一个?“慧眼识英雄”式的传奇故事——
上个世纪初,天津西青龙潭某专营粘土砖和大筒瓦的窑厂,烧砖时没有掌握好火候,烧过了头,导致大批砖块融化变形,砖体龟裂,长满难看的疙瘩,成了一批即将滞销的“次品”。
正当砖厂人员愁眉不展时,回力球场的设计者?保罗?鲍乃弟(PaulBonetti)却盯上了这批“疙瘩砖”。
鲍乃弟认为这批疙瘩砖久经高温烧造,肯定耐火结实,便与老板商议,低价出资,大量买下这些凹凸不平的砖块。
鲍乃弟大胆又别出心裁地将这些其丑无比的砖块刻意砌在了建筑墙面上,点缀以鲍乃弟精心布置的串珠栏杆、浪花窗框以及所罗门柱风格的绞绳状装饰,一股浓厚的意大利风情扑面而来,倒也别具一番美感。
最后,这丑陋的疙瘩楼”竟然得以高价售给英国先农公司。眼光独到的鲍乃弟低买高卖,赚了个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可谓是“次品”砖块也有伯乐,就怕建筑师不识货。
这则关于疙瘩楼的传说虽然极具噱头,实际上的来龙去脉,却并非如此。
殊不知,这疙瘩砖,并非鲍乃弟偶然淘到的“破”砖,而是他专门为英租界疙瘩楼量身定制的一份“好”砖。
疙瘩楼外墙坑坑洼洼的“疙瘩”,实际上是一种来源自自英国的特殊建筑材料,名为“?琉缸砖”。
琉缸砖经过模压高温烧造而成,主要有紫、红两色,具有不规则的清水立面,立体感强、密实度高、抗碱抗渗能力强。可以说琉缸砖是?“虽然颜值抱歉,但是实力超群”。
在十九世纪,琉缸砖便已引入国内,作为外檐墙体砌筑材料。
民园西里、?和平宾馆润园等天津知名老建筑都曾采用这种独特的建筑材料,只是没有“疙瘩楼”那样引人瞩目。
现在国内琉缸砖的生产线已经荡然无存,这些其貌不扬的百年老砖,已经成为修复天津历史风貌时?“修旧如旧”的珍贵材料。
而鲍乃弟所设计的疙瘩楼外墙上疙瘩有序凸出的质感,则是有意为之,甚至有几分?致敬西班牙的“贝壳之家”的成分在里面。
疙瘩楼的来源传说虽然不尽真实,但它的传奇性却丝毫不会因此不减。
在成为万众瞩目的?“能吃的博物馆”之前,疙瘩楼也曾整日高朋满座,只因这栋高级住宅的305号房间里,住着一位让四十年代的整个天津沸腾起来的“顶级流量”明星——须生泰斗马连良。
1922年起,与梅兰芳在天津英租界马场道共演的一出《游龙戏凤》,让马连良与天津结缘,就此成为天津各大剧院的常客,而他艺术人生中许多难忘的时刻,也都留在了天津的戏台之上。
1933年,马连良与同为国内顶级京剧须生的“麒麟童”周信芳在天津春和戏院同台演出。
整整四天六场戏,两位须生界的王者唱得酣畅淋漓,天津卫戏迷过足了戏瘾之余,?“南麒北马”的名头也响彻大江南北!
从前水火不容,“王不见王”的京剧“京派”与“海派”也就此?打破门户成见,合作渐多,又为近代京剧历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1941年,马连良买下了“疙瘩楼”的两个门院,作为自己在天津的寓所,每当他来津居住,疙瘩楼内必是人来人往,宾客如云,其中不乏名流政要,达官显贵。
作为一位交游广泛,胜友如云的京剧名家,马连良平日生活吃穿用度不甚讲究,只是格外讲究干净,遛弯的布鞋白边要用滑石粉擦得白亮。
但是面对戏台上的行头,他却格外苛刻,要做到“面面俱到”,连戏台上的龙套,都要遵守?“三白(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的守则。对于戏中角色服饰,他更是求真复古,考究细致,从剪裁到面料,样样要切合?《舆服志》,还引入?《十八学士登瀛图》、?《麟阁功臣图》等各代名臣、家藏喜容画像做参考,结合戏文故事背景、实际舞台情况来置办行头。
于是,精益求精、典雅复古的戏曲服装,成为了马派京剧演员的一大特色。
马连良的爱女马小曼曾再度造访父亲在天津故居疙瘩楼,并慷慨地将父亲生前一件做工精湛,用料考究的青白“蟒袍”赠与瓷房子馆长张连志。
这份承载着京剧艺术和名角人生的历史文物,至今仍与马连良生前其他珍贵遗物,一并被悉心保存在楼内,以纪念那段传奇到无法复刻的戏曲年华。
“未曾开言泪汪汪,尊一声贵差细听端详……”
斯人已逝,但传奇故事也仍将在疙瘩楼内持续下去,其貌不扬,却万年监牢的“疙瘩砖”们,还将在新时代里继续守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