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人物,被誉为“诗仙”。代表作品:《渡荆门送别》《将进酒》《静夜思》等。李白的诗作奔放豪放、意境开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瑰丽奇特、令人陶醉的艺术境界。
二、默写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描写过荆门入楚地时的壮阔景象,表现喜悦心情、朝气蓬勃的语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借与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重点句子赏析:
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字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表现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
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不可以,因为尾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的水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表现故乡之水的情深义重,表达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随堂练习: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A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C?“随”字写出了山逐渐消失,平野逐渐出现,展现了山到平野的转换,使景物有动态的美感。“入”展现了江水的奔腾而去画面,用流动(转换)的视角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展现的是动态美
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游动视角写出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月下飞天镜”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展现出江水的平静与月色的皎洁。
“云生结海楼”描绘了江上云雾缭绕,变幻出海市蜃楼般奇幻的景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直接抒发对故乡友人的不舍,故乡水不远万里送诗人远行。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发的是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并非对故乡友人的不舍,这里的故乡水是拟人化写法,赋予水以人的情感,送诗人远行。
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初出蜀地时的复杂心情。
B.“云生结海楼”描绘了云雾在天空中变幻,形成如海市蜃楼般的奇妙景象。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对仗工整,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山水画卷。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的是拟人,不是比喻。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①谢朓:南齐杰出诗人。谢脁北楼:即谢朓楼,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2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诗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乙】诗首联点题,概写登楼总体印象,黄昏时分登上谢朓北楼,望见晴空下的宣城就像一幅画,总领全篇之景。
D.【乙】诗颈联中的“寒”“老”二字显得新鲜而贴切,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10月联考作文“敬自己”之解析与示例之作.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课内外实词考查语段汇编(二)含例题详解.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作文讲评:有人认为作家只有突破舒适区.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强化训练(二)含答案.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哈贝马斯:主体间性.docx
- 广东省四校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湖北省十堰市八校教联体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5-2026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作文题目汇编:原题+审题立意+范文10篇(重点已划).docx
- 商丘市青桐鸣2025-2026学年高三上开学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