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一、骨质疏松骨折评估

(一)病史采集

重点关注骨折相关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①年龄(女性>50岁,男性>65岁)、绝经时间(绝经后5-10年快速骨丢失期);②脆性骨折史(如既往椎体、髋部、桡骨远端骨折);③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如糖皮质激素>5mg/日持续3个月以上、抗癫痫药、芳香化酶抑制剂);④低体重(BMI<18.5kg/m2)、营养不良(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⑤家族史(一级亲属髋部骨折史);⑥合并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亢、慢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⑦跌倒风险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视力障碍、肌肉无力、环境高危因素)。

(二)体格检查

1.骨折局部体征:骨折部位肿胀、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畸形(如髋部缩短外旋畸形、脊柱后凸)、活动受限(如椎体骨折患者不能自主翻身,髋部骨折无法站立)。

2.全身骨质疏松相关体征:身高较年轻时缩短>4cm(提示椎体压缩骨折)、脊柱棘突压痛(多节段椎体骨折)、肌肉萎缩(长期废用性)。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骨折初筛首选,需涵盖骨折部位及相邻关节(如髋部骨折需拍摄骨盆正位+患侧股骨颈侧位);椎体骨折需正侧位片(侧位片对压缩骨折敏感度更高)。

-CT扫描:适用于X线显示不清的复杂骨折(如髋臼骨折、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可三维重建评估骨折移位程度。

-MRI:①隐匿性骨折诊断(如X线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椎体或股骨颈骨折);②鉴别骨折性质(新鲜骨折T1低信号、T2高信号,陈旧骨折信号混杂);③评估脊髓/神经受压(如胸腰椎骨折伴下肢麻木需行MRI)。

2.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1-L4、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T值≤-2.5可诊断骨质疏松(需排除骨折部位邻近区域测量干扰,如髋部骨折急性期避免患侧股骨测量)。

3.实验室检查:

-基础指标: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肝肾功能(评估药物耐受性)。

-继发性病因筛查:甲状腺功能(TSH、FT3、FT4)、性激素(雌二醇、睾酮)、血清蛋白电泳(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尿钙/肌酐比值(高钙尿症)。

-骨转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吸收标志物(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用于评估骨代谢活跃程度及药物疗效监测。

二、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骨折(脆性骨折)定义为:无明确暴力或低能量损伤(如从站立位或更低高度跌倒)导致的骨折,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临床依据:存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如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

2.影像学证据:X线/CT/MRI显示骨折(椎体骨折需满足高度丢失≥20%或≥4mm;髋部骨折需明确股骨颈/转子间骨折线)。

3.骨密度支持:DXA检测T值≤-2.5(或未行骨密度检测但存在≥1次脆性骨折史)。

三、治疗原则与方案

(一)急性期处理(骨折后1-2周)

1.镇痛与制动:

-镇痛药物: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一线选择(如塞来昔布200mg/日,注意消化道溃疡及心血管风险);②中重度疼痛加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50-100mg/次,每日不超过400mg,短期使用≤2周);③降钙素(鲑鱼降钙素200IU/日皮下注射,连续使用≤4周),兼具镇痛与抑制骨吸收作用,适用于椎体骨折。

-制动措施:椎体骨折需卧硬板床,轴向翻身(保持脊柱中立位);髋部骨折需穿防旋鞋或皮牵引;桡骨远端骨折予石膏/支具固定(腕关节背伸15°-30°、尺偏5°-10°)。

2.骨折复位与固定:

-椎体骨折:

-轻度压缩(高度丢失<25%、无神经症状):保守治疗(卧床2-4周,逐步佩戴胸腰椎支具活动),需避免长期卧床(>4周增加深静脉血栓、肺炎风险)。

-中重度压缩(高度丢失≥25%、后凸畸形或伴疼痛):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后凸成形术(PKP),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显著缓解疼痛(有效率>90%)。

-髋部骨折:

-股骨颈骨折:年轻患者(<65岁)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老年患者(>65岁)建议人工髋关节置换(半髋或全髋),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移位骨折坏死率>50%)。

-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髓内钉固定(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稳定性优于钢板,可早期负重(术后3-5天)。

-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或稳定移位骨折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固定4-6周);不稳定骨折(如粉

文档评论(0)

ycls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