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赏析与习题解析
初秋,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畔已有了几分凉意。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文人独自漫步在池边,望着暑云散去、凉风渐起的景致,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刚从江州司马的任上被召回长安不久,重回这座阔别多年的都城,却发现物是人非,心境已截然不同。这位文人便是白居易,而他此刻的所见所感,凝结成了一首饱含人生体悟的诗作——《早秋曲江感怀》。这首看似平淡的七言古诗,如同秋日阳光下的一面湖水,既映照出曲江的自然景致,更折射出一位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一、诗作原文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二、白话译文与字词精解
白话译文
层层叠叠的暑云渐渐消散,
轻柔舒缓的凉风徐徐吹起。
曲江池上秋天又一次来临,
池塘里的荷花已多半结籽。
青春的容颜容易衰败消失,
而太阳的运行却永无止境。
人的寿命远不如高山长久,
流逝的岁月比流水更匆匆。
青翠的草地和红色的蓼花,
每一年的秋天都相似如此。
去年的这个时候悲叹秋来,
今年的秋天我又来到这里。
重点注释
离离:形容云气层层叠叠的样子。《诗经?小雅?湛露》中有其桐其椅,其实离离,白居易化用此词描绘暑云浓密分散之态。
袅袅:形容风声轻柔舒缓的样子。与离离相对,一写云态,一写风声,形成视听呼应。
荷花半成子:指荷花多半已经结籽。初秋时节荷花逐渐凋谢,莲蓬开始形成,成子准确描绘了这一物候特征,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写实追求。
朱颜:原指女子美好的容颜,此处泛指青春年华。在古诗中常与白首相对,象征人生的美好时光。
销歇:消失、衰败之意。这里指青春容颜的逝去,与自然景物的变化相呼应。
无穷已:没有尽头,永无止境。形容时光的永恒不息,与人生的短暂形成对比。
青芜:青翠的草地。芜指丛生的杂草,秋日虽略显枯黄,但南方曲江一带仍有绿意。
红蓼: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红色小花,多生长在水边,是曲江常见的植物。
岁岁秋相似:化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意境,暗示自然循环与人生变迁的对比。
三、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白居易:从贬谪到归朝的心境转变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产量最丰、影响最广的诗人之一。他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晚年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卒于洛阳。其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早秋曲江感怀》创作于长庆二年(822年),正值白居易人生的重要转折期。此前,他因元和十年(815年)的武元衡事件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度过了四年抑郁的时光,创作了《琵琶行》等名作。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知制诰,次年加朝散大夫,迁中书舍人兼翰林学士。从偏远的江州回到繁华的长安,从闲散的司马到重要的谏官,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百感交集,而曲江作为长安的标志性景点,自然成为他抒发感慨的最佳场所。
创作背景:曲江秋景与人生感慨
曲江池位于唐代长安城南,是当时著名的游览胜地,春日繁花似锦,秋日清寂宁静,历来是文人雅士聚会吟咏的场所。对于白居易而言,曲江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曾多次游曲江,写下多篇诗作;贬谪江州期间,曲江的记忆成为他对长安的重要念想;而当他重回长安,再次漫步曲江时,物是人非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首诗具体创作于长庆二年初秋,此时的白居易已五十岁,历经宦海沉浮,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诗中去岁此悲秋一句暗示了他前一年(821年)刚回长安时也曾在曲江悲秋,而今秋复来此则点出了这首诗的创作契机。这种年年悲秋的感受,既源于自然季节的循环,更源于他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值得注意的是,长庆年间的白居易虽然重回朝廷,却已不复早年左拾遗时期的锋芒毕露。江州的贬谪经历让他学会了明哲保身,诗歌创作也从激烈的讽喻转向深沉的抒情。《早秋曲江感怀》中那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体悟,正是他这一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预示了他晚年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生活态度。
四、相关知识梳理
1.唐代曲江的文化地位与文人活动
曲江池是唐代长安城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园林,其文化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公园,但功能更为多样:
游宴胜地:曲江是唐代文人雅士聚会游宴的场所,尤其在中和节、上巳节等节日,皇帝会赐宴群臣,文人墨客饮酒赋诗,极为热闹。
科举象征:新科进士放榜后,会在曲江举行曲江宴,成为文人仕途成功的重要象征,白居易早年中进士后也曾参与此类活动。
四季皆景:春日赏牡丹,夏日观荷风,秋日赏红叶,冬日踏雪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