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I
探究客家送穷神习俗的历史渊源与信仰重构
摘要
本文以客家送穷神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历史渊源与信仰重构过程,揭示这一传统节俗的文化渊源与社会功能。经查阅相关资料,客家送穷神习俗源于上古颛顼之子“穷子”的传说,及至唐代韩愈《送穷文》又将其拟人化为“五穷”,至明清时期逐渐从“穷鬼”升格为“穷神”,形成“送穷”与“迎富”的双重文化体系。
客家人对送穷习俗持续进行了本土化的重构,使送穷习俗承载着古老的中华农耕文明“冬藏春发”的生产节律,通过集体清扫、焚烧旧物等行为,既完成年终的环境整理,又形成“祛除旧年阴霾—迎接新年希望”的心理过渡。
关键词:颛顼之子(穷子);韩愈《送穷文》;初三送穷鬼;冬藏春发节律
PAGE
PAGE9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客家送穷神习俗[[]李邕.金谷园记[M].长安:唐代笔记丛刊,805.]作为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颛顼之子“穷子”的传说,经唐代韩愈《送穷文》的文学拟人化与明清时期“穷神”信仰的定型,逐渐形成兼具驱邪与祈福双重内涵的节俗传统[[]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九、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2.]。这一习俗在客家地区的传承中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重构特征,一方面,客家人保留“初三送穷鬼”的核心仪式,通过焚烧垃圾、张贴“爆竹三声崩穷鬼”等对联,将贫困具象化为需驱逐的“穷鬼”,强化驱邪纳吉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其将送穷仪式与本土厕神信仰结合,于正月初六“挹肥”后祭拜厕神,既完成空间净化,又通过清洁行为隐喻道德教化[[
[]李邕.金谷园记[M].长安:唐代笔记丛刊,805.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九、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2.
[]钱锺书.管锥编(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宗懔.荆楚岁时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图1-1传说中的穷神
从文化功能看,送穷习俗承载着农耕文明“冬藏春发”的生产节律,其年终清扫与焚烧旧物的行为,既是环境整理,亦是通过集体协作构建社区互助网络,完成“祛除旧年阴霾—迎接新年希望”的心理过渡。
从信仰流变看,该习俗从早期驱傩仪式中的禳灾功能,演变为明清以来以财富祈愿为核心的民俗实践,反映了民间信仰在历史语境中的适应性调整演化。
1.2意义
探究客家送穷神习俗的历史渊源与信仰重构,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民俗活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族群智慧,也为揭示民间信仰在历史流变中的适应性调适机制提供了生动案例[[]
[]顾禄.清嘉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研究范围与方法
1.1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渊源梳理、客家本土化重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信仰演变与族群认同,探讨送穷习俗从驱傩祈福到财富祈愿的功能转化,揭示其在维系族群认同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三圳镇招福村田野调查组.客家“送穷鬼”仪式田野报告[R].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2019.
1.2方法
本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视角,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与比较研究法展开研究[[]
[]吴晓琳.焚烧行为与客家洁净信仰研究[J].民俗研究,2020(3):45-58.
二、探究客家送“穷神”习俗的历史渊源
1.上古驱傩文化的起源
唐代李邕《金谷园记》记载:“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着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又引《文宗备问》说:“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以上文献资料表明,汉族民间相传的穷鬼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穷子”。正月的晦日,穷子死了,宫人把他理葬,并说:“今天送穷子。”从那之后,穷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穷鬼了。后据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证,我国唐代汉族民间便开始盛行送“穷鬼”,然而只称“鬼”而不称“神”。
客家送“穷神”习俗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此上古驱傩文化。“穷子”传说为这一习俗埋下种子,相传后经唐代韩愈《送穷文》拟人化为“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至明清成为“穷神”,演绎出“送穷”“迎富”的文化体系。
探究其与上古驱傩文化的关联,驱傩旨在驱疫逐邪、祈求安康,送“穷神”同样有驱逐不好事物的意味。客家人在传承中对其进行了本土化重构,保留“初三送穷鬼”核心仪式,强化驱邪寓意;结合本土信仰,在正月初六“挹肥”后祭拜厕神。
图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ppt VIP
- 2024 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住建部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施指南(附规范依据).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 六年级体育体育课安全和卫生教育.pptx VIP
- 标准图集-12SK407-辐射供冷末端施工安装.pdf VIP
- pid控制原理综述.pptx VIP
- 需求跟踪矩阵.xls VIP
- 新解读《GB_T 16529.3 - 1997光纤光缆接头 第3部分_分规范 光纤光缆熔接式接头》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