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I
浅析华南史地研究中地质与环境的纽带——以韶关丹霞山为例
摘要
韶关丹霞山作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自然遗产,是探讨华南地区地质演化与人类活动协同关系的理想样本[[]陈国达.丹霞地形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47.]。本文尝试从丹霞地貌的地质特征、环境基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丹霞山晚白垩世红色砂砾岩的沉积环境与构造运动机制,揭示其赤壁丹崖的形成过程与生态脆弱性;同时,梳理明清以来人类活动对丹霞地貌的改造轨迹[
[]陈国达.丹霞地形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47.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综合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2009.
尝试进一步提出“构造控制—环境响应—人类适应”的动态模型,强调地质基底通过气候调节、土壤特性与空间格局塑造区域文明形态。通过对比福建武夷山、贵州赤水等丹霞地貌区,本文论证了华南丹霞研究的普适性,指出地质资源的文化符号化(如风水观念、科学启蒙)是区域认同构建的重要维度[[]
[]彭华.丹霞地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另外本文提出地质-环境-文化协同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华南史地研究提供方法论创新。[[]
[]韶关市人民政府.丹霞山保护与管理条例[Z].2015.
关键词:韶关丹霞山;“构造控制—环境响应—人类适应”;华南史地
PAGE
PAGE9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华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其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湿热气候共同塑造了复杂的地质环境体系。作为全球丹霞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之一,韶关丹霞山不仅是地质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更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长期交互的见证。丹霞山所在的南岭构造带,历经中生代燕山运动与新生代构造抬升,形成了以红色砂砾岩为主体的赤壁丹崖景观,其独特的地貌形态与脆弱的生态基底,为探讨地质基底与人类活动的动态关系提供了理想样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报告:中国丹霞[R].巴黎:UNESCO,2010.
图1-1韶关丹霞山全景图
意义
本文以韶关丹霞山为案例,具有三重意义:一是通过多尺度地质记录与人类活动代用指标的交叉验证,可构建华南地区地质-环境-文明互馈的动态模型;二是丹霞地貌的生态脆弱性研究可为南方红层区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从“地质资源文化符号化”视角切入,能够拓展文化遗产保护的跨学科方法论。
当然从实践层面上,本文也可为丹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修复、文旅开发中的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一点决策支持[[]
[]黄进.中国丹霞地貌分布图集[M].广州:广东地图出版社,2012.
二、丹霞山地质特征与环境基底
1.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成
图2-1韶关丹霞山正面图
丹霞山的地质基底形成于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的漫长地质演化过程。其核心物质基础为白垩纪(约7000万至1.4亿年前)形成的红色河湖相碎屑岩层,即“丹霞组”地层,总厚度超过3700米,其中上部1300米的坚硬砂砾岩构成山体主体。这一红色岩层的形成与华南地区中生代干旱炎热的气候密切相关,即盆地内河流携带的泥沙碎屑在高温氧化环境下,铁元素大量富集形成赤铁矿,赋予了岩层标志性的红色调[[]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丹霞山生物多样性监测年报[R].广州: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
自65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开始,丹霞山区域地壳经历间歇性抬升,至23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达到剧烈阶段,盆地发生强烈褶皱与断裂,形成高角度断裂系统和垂直节理网络,这些节理网络不仅控制了岩层的抗侵蚀能力差异,还为后期流水切割提供了天然通道。
丹霞地貌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方面,构造抬升使红层脱离水体环境,暴露于风化剥蚀;外力作用则以流水侵蚀为主导,辅以重力崩塌、化学溶蚀和温差风化。流水沿垂直节理下切形成深切峡谷,如锦江大峡谷,同时侧蚀掏空岩体,导致陡崖悬空崩塌,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地貌。重力崩塌作用在崖壁边缘形成断崖、石柱等独特形态,例如阳元石、阴元石等标志性景观[[]李晓峰.红层盆地环境演变与人类适应——以丹霞山为例[J].地理研究,2018(4):789-801.][
[]李晓峰.红层盆地环境演变与人类适应——以丹霞山为例[J].地理研究,2018(4):789-801.
[]中山大学丹霞山科考队.丹霞山古人类活动遗址考古报告[R].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丹霞山的环境基底则呈现“红层—流水—生物”的三元交融特征。红色砂砾岩的物理特性(如孔隙度、抗压强度)直接影响地貌发育速率:垂直节理发育的岩层易被流水切割,而铁质胶结层则延缓风化进程,形成陡崖与缓坡交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ppt VIP
- 2024 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住建部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施指南(附规范依据).pptx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 六年级体育体育课安全和卫生教育.pptx VIP
- 标准图集-12SK407-辐射供冷末端施工安装.pdf VIP
- pid控制原理综述.pptx VIP
- 需求跟踪矩阵.xls VIP
- 新解读《GB_T 16529.3 - 1997光纤光缆接头 第3部分_分规范 光纤光缆熔接式接头》最新解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