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答谢中书书》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VIP

第12课《答谢中书书》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导入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

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

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

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积累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二、通过朗读、联想、品味月夜游玩的兴味,理解文章主旨。

三、体悟闲人之心境,感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

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子。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

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

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三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

事”,她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

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章壹;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

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

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

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

门横匾上有“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xíng)。念/无与为乐(lè)者,遂

(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

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动人游兴)。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高兴、快乐考虑,行乐,寻乐。代词,相当于于是,就的样子。想到。取乐。“……的人”

(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百平o

罢了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运用比喻,把月色比作空明的积水,把月下竹柏的影

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为全文营造了空明澄澈、清丽淡雅的意境。;

苏轼在赏月过程中的心情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解衣欲睡:贬谪独居的百无聊赖;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因看到美丽月光“欣然起行”的欣喜;

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自身遭遇的孤独、悲凉;

4.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寻到知己一起漫步的悠闲;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月的陶醉;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复杂的人生慨。

口复杂情感: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结合下面资料,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去寻张怀民一同赏月。叁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资料1】张怀民,字梦得,又名偓侄,清河

人,宋神宗元丰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