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zhù()蓄(2)静mì()(3)粗犷()(4)咄咄()逼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的关键。

5.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低碳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4分)

【甲】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紧扣一个“闻”字,书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

B.乙诗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再到群雁夜飞,层层深入。

C.甲诗中“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D.乙诗中诗人以“迁客”自比,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两首诗都写到了“笛声”,引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

(3)及鲁肃过寻阳()(4)即更刮目相待()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学习办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网络工程师持证人

各种文档PPT模板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21日上传了中级网络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