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讲解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相传为宋代学者王应麟(一说为区适子)所作,以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涵盖了历史、哲学、伦理、教育等核心内容,被誉为“蒙学之冠”。全文约1145字(通行本),核心思想围绕“教之道,贵以专”的教育理念,传递儒家伦理与中华文明脉络。以下为全文逐段注释与讲解(基于通行版本)。
一、开篇:教育为本,人性本善(1-4句)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与讲解: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出自《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这里的“善”指人天生具有同情心、羞耻心等道德萌芽。
-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起初相差不大,但后天的习惯和环境(“习”)会让人与人之间差异越来越大(出自《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比如同样天真的孩子,有的因家庭熏陶知礼节,有的因放任变得顽劣。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孩子从小不接受教育(“苟”意为“如果”),善良的本性就会逐渐改变(“迁”指向恶或偏离正道)。
-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根本方法,在于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专”既指教育者专注引导,也指学习者专心学习)。
核心:开篇点明教育的重要性——人性虽善,但需通过后天教育守护并发展这份善,而教育的关键是“专注与坚持”。
二、孝悌与伦理基础(5-12句)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注释与讲解: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孟子的母亲仉氏。孟子小时候家住墓地附近,他常模仿丧葬仪式;孟母便搬家到集市旁,他又学商人叫卖;最终搬到学堂边,孟子开始学礼仪读书。这就是“孟母三迁”。
-断机杼: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拿起剪刀剪断织了一半的布(“机杼”指织布机),对孟子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布——半途而废就成无用之物。”孟子从此发奋读书,终成儒家亚圣。
道理:父母的言传身教与环境选择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五代后周人窦禹钧(因居燕山,人称窦燕山),年轻时品行不佳,后来悔过行善,家道中兴。他教育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时方法得当(“义方”指正确的教育方法),五个儿子先后科举高中,成为国家栋梁,被称为“五子登科”。
道理:良好的教育方法(如严慈相济、因材施教)能让子女成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养孩子却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却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道理:家庭与学校是教育的两大主体,父母与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努力,长大后能做什么呢?(“宜”意为“合适”,“何为”即“做什么”)
道理:强调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阶段,需珍惜时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义”指伦理规范与知识智慧)。
道理:以玉喻人,说明学习是打磨自我、成就价值的必经之路。
三、学习内容与方法(13-24句)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注释与讲解: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做子女的,年少时应当亲近良师益友,学习礼仪规范(“亲”指亲近,“习”指学习)。
道理:儿童时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需通过师长的引导和朋友的互助,学会尊重与规矩。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东汉人)九岁时,冬天为父亲暖被窝(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再让父亲睡),他的孝心是子女应当践行的榜样(“执”意为“坚持、做到”)。
道理:孝顺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首孝悌”中的“孝”)。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东汉人,孔子后代)四岁时,与哥哥们分梨,主动挑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弟”通“悌”,指敬爱兄长)。谦让兄长是弟弟妹妹应有的觉悟(“宜先知”即“应当从小明白”)。
道理:尊敬兄长(“悌”)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与“孝”并列为伦理之首。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要培养孝悌的品德,其次才是增长见闻(知识)。要知道数字运算(“某数”如算术),认识文字(“某文”如经典)。
道理:教育的顺序是“德育为先,智育为后”——先学会做人,再学习知识。
四、常识与基础教育(25-48句)
原文(节选核心):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东君照明集中控制系统用户手册.docx VIP
- 〖GB50011-2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docx VIP
- 《浙江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2018版).docx
- 怎样恢复已删除的文件.doc VIP
- 2025年中国铁道橡胶垫板数据监测报告.docx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5讲凸透镜成像(解析版).docx VIP
- 2001-2016年电子科技大学《601数学分析》历年考研真题汇总(含部分答案).pdf VIP
- 古典文献学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ppt VIP
- 2025年综合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