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16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836—2024
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fungaldiseasesintegratedcontrolofAuriculariaheimuer
2024-07-02发布2024-08-02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1/T1836—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防治原则 1
5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 1
6防控措施 2
附录A(资料性)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特征、症状与防治方法 4
II
DB61/T183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柞水县科技开发中心、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西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陕西中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宝善、张海生、党辉、岳田利、李峻志、王媛、陆博、王勇、李怡萍、高媛、魏义昌、赵时荆、赵胜利。
本文件由陕西师范大学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电话:029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邮编:710119
DB61/T1836—2024
1
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
GB19169黑木耳菌种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木耳真菌病害FungaldiseasesofAuriculariaheimuer
黑木耳真菌病害是指真菌感染引起的黑木耳病害。
4防治原则
黑木耳真菌病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5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
引起黑木耳真菌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有木霉、链孢霉、青霉、毛霉、根霉和曲霉,其危害症状见附录。
DB61/T1836—2024
2
6防控措施
6.1农业防治
6.1.1栽培场所与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所与场地的选择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栽培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6.1.2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原辅料应符合GB7096和NY/T1935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培养基制备操作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培养基含水率为62%~65%,初始pH7.0~7.5。
6.1.3灭菌
培养基装袋后及时灭菌,灭菌按NY/T528的规定执行。
6.1.4菌种选用
菌种选用应符合GB19169和NY/T1742的规定,菌种使用应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6.1.5接种
菌袋灭菌后,待温度降到20℃~28℃时,接种操作按照NY/T528和NY/T1742的规定执行。
6.1.6发菌管理
培养室内应清洁、通风,在菌袋进入培养室5天前进行消毒。发菌期间保持黑暗,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55%~65%,CO2浓度0.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22_T 3642-2024 蒙古黄榆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1311_T 056-2024 冬油菜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指南.docx
- DB21T 2323-2014 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RT-PCR检测方法.docx
- DB5201_T 142.1-2024 品种纯度田间鉴定操作规程 第1部分:大白菜.docx
- DB21T 2742-2017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貂源性组织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 方法.docx
- DB5201_T 142.4-2024 品种纯度田间鉴定操作规程 第4部分:萝卜.docx
- DB65_T 4807-2024 儿童福利机构个案福利工作服务规范.docx
- DB21∕T 2549-2015 仔猪乳糖酶基因检测技术规程.docx
- DB21T 2325-2014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docx
- DB13T 2284-2015 用材林树种品种现场检测技术规范.docx
- DB41_T 2696-2024 马铃薯原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3305_T 320-2024 养老机构“一床一码”工作规范.docx
- DB5105_T 68-2024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ocx
- DB50_T 1644-2024 畜禽养殖污水生态净化利用技术规范.docx
- DB14_T 3070-2024 高频电刀临床使用质量控制规范.docx
- DB6110_T 44-2024 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规范.docx
- DB14_T 3071-2024 呼吸机临床使用质量控制规范.docx
- DB21T 2743-2017 动物源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docx
- DB4205_T 131-2024 陈皮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62_T 4889-2024 红花麦李育苗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