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模拟试题
前言
古诗文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难点。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文言字词有准确的理解,更需要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品味与探究。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鉴赏方法,提升解题能力,特编撰此模拟试题。本试题选取经典篇目,题型贴合高考实际,解析力求详尽,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力。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下益州”“黯然收”,一“下”一“收”,写出了王濬大军顺流东下、势如破竹的进军场面和金陵政权迅速衰败的景象。
B.颔联“沉江底”“出石头”,通过“铁锁”与“降幡”的对比,具体描绘了战争的结果,前者象征顽强抵抗,后者代表投降归顺。
C.颈联“几回伤往事”写诗人触景生情,由眼前的山川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更替,抒发了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
D.尾联“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萧萧”则描绘了昔日战场如今荒凉冷落的景象,以景结情,余味悠长。
2.本诗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历来被称为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痛恨
B.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
C.靡不毕见靡:没有
D.其辞微微:微小,细微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写作《离骚》是因为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进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
B.作者认为,人在处境困窘时总会追念本源,屈原遭受不公正待遇,心中充满怨恨,这是他创作《离骚》的动因。
C.《离骚》这部作品,从古代的帝喾说到齐桓公,再说到商汤、周武王,目的是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D.屈原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至死也不愿苟且取容。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7.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具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西塞山怀古》
1.答案:B
解析:B项“前者象征顽强抵抗”不准确。“千寻铁锁沉江底”是说东吴用来防御的千寻铁锁被王濬的水军熔断,沉入江底,象征着东吴政权的坚固防御被彻底摧毁,而非“顽强抵抗”。此联通过对比,突出了王濬大军的强大和东吴的溃败。
2.参考答案:颈联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表现手法。(步骤一)“人世几回伤往事”写人世间经历了多少次朝代更迭、兴亡盛衰的伤心往事,强调了历史的变迁与无常;“山形依旧枕寒流”则写西塞山的形貌依然如旧,枕靠着寒冷的江水,突出了自然的永恒与不变。(步骤二)诗人将“人世”的变迁与“山形”的不变进行鲜明对比,(步骤三)不仅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更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步骤四)
3.参考答案:诗人通过对西晋灭吴这一历史事件的咏叹,抒发了以下情感:
*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人世几回伤往事”直接点明了对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伤感与思考。
*对国家统一的肯定与欣慰:“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表达了在国家统一时代的欣慰之情,暗含对分裂割据局面的否定。
*对历史遗迹荒凉景象的凭吊与对现实的隐忧:“故垒萧萧芦荻秋”以萧瑟秋景描绘古战场的荒凉,在凭吊古迹的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晚唐时期国家命运的隐忧。
*对历史规律的认知:诗歌通过东吴灭亡的史实,揭示了国家兴亡不在天险而在人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