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家长学校授课稿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最新家长学校授课稿范文:

“以爱为舟,以智为帆——做孩子成长的同行者”

开场问候(3分钟)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学期的家长学校课堂。我是今天的授课老师[XXX]。首先,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个场景:上一次您的孩子主动扑进您怀里说“妈妈/爸爸,我今天特别开心”是什么时候?或者,上一次您和孩子因为“写作业磨蹭”“玩手机超时”等问题红过脸,事后又觉得“其实可以处理得更好”是什么时候?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今天的课堂,我们就围绕“如何成为孩子成长的智慧同行者”展开,聊聊那些“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亲子互动细节。(PPT:标题+副标题)

第一部分:为什么我们需要“家长学校”?——重新理解“家庭教育”的分量(10分钟)

(一)数据说话: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超想象

给大家看一组2024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关键数据:

-85%的小学生认为“父母是我最信任的人”,但只有42%的孩子表示“父母经常耐心听我说话”;

-中学生出现情绪问题的首要诱因中,“亲子沟通不畅”占比37%(仅次于学业压力);

-在“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核心因素”中,家庭学习氛围(如父母是否阅读、是否讨论知识)的权重占41%,超过“课外补习时间”(32%)。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不是“辅助”,而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就像一棵树的生长,学校的教育是阳光和水分,而家庭则是土壤——土壤的养分、透气性,决定了树根能否扎得深、长得稳。

(二)家长的困惑:我们不是不爱孩子,但“爱得对”很难

接下来,我想请几位家长分享一个最近的育儿困扰(现场互动,可选2-3位家长)。

(示例家长问题:“孩子写作业总是拖到晚上10点,催了就发脾气,不催就不动”“孩子沉迷手机,说多了就躲进房间,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孩子青春期后不爱和我们说话,问多了就说‘别管我’”……)

这些几乎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共性难题”。但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踩了坑”——比如用命令代替倾听,用焦虑代替信任,用“为你好”掩盖“不理解”。

第二部分:好家长的“三个角色”——从“管理者”到“同行者”的转变(25分钟)

角色一:观察者——先懂孩子,再谈教育(8分钟)

案例:一年级的小宇最近上课总走神,作业错题增多。妈妈第一反应是“肯定没认真听讲”,回家后严厉批评,结果小宇大哭:“妈妈,我同桌总踢我凳子,我不敢说……”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原因,而“观察”是读懂孩子的第一步。

怎么做?

1.观察“细节”:每天花5分钟记录孩子的“小变化”——比如吃饭时话变少了(可能是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睡前突然主动聊起某个同学(可能是有了新友谊或矛盾)、写作业时频繁揉眼睛(可能是用眼疲劳或情绪焦虑)。

2.观察“情绪”:比“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孩子拒绝分享玩具,可能不是“自私”,而是“还没学会如何表达边界”;孩子考试作弊,可能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害怕失败被批评”。

3.工具推荐:可以准备一个“亲子观察本”(或手机备忘录),简单记录“日期+孩子的行为+我的第一反应+可能的真实需求”(示例:5月20日,小宇放学回家就锁门,我第一反应是“又偷偷玩手机”,可能需求:今天被老师批评了,需要空间消化情绪)。

角色二:倾听者——用“耳朵”代替“嘴巴”,让孩子愿意说(10分钟)

场景模拟(现场互动):假设您的孩子放学回家说:“今天班里同学说我画的画丑,我再也不想画画了……”

-错误回应(常见):“别理他们!你画得挺好的!”“怎么这么玻璃心?同学开玩笑而已!”(否定情绪+讲道理)

-正确回应(示范):“听起来你因为同学的话很难过(共情情绪),能和我说说,他具体说了什么吗?(引导表达)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了解需求)”

心理学中的“倾听公式”:

有效倾听=身体前倾(专注的姿态)+眼神接触(传递关注)+重复关键词(“你说同学说你画得丑,所以很难过对吗?”)+不评判(先接纳情绪,再讨论解决方法)。

特别提醒青春期家长:青春期的孩子可能“话很少”,但这不代表不需要沟通。可以试试“非语言倾听”——比如一起做饭时默默陪在旁边,周末散步时自然聊起“你们班最近有什么新鲜事?”(避免直接问“学习怎么样”)。

角色三:支持者——做孩子的“脚手架”,而不是“天花板”(7分钟)

案例:五年级的小雨想参加学校的机器人社团,但妈妈担心“耽误学习”,强行让她报了奥数班。结果小雨上课走神,奥数成绩没提高,机器人社团也没机会接触,母女俩都很沮丧。

教育的智慧:孩子的成长需要“试错空间”。家长的角色不是替孩子决定“什么是对的”,而是帮他分析“可能的风险”,并为他提供“尝试的资源”。

具体做法:

-当孩子提出

文档评论(0)

学习办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网络工程师持证人

各种文档PPT模板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21日上传了中级网络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