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护理常用技术操作》PPT课件.pptx

2025年《护理常用技术操作》PPT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护理常用技术操作》PPT课件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无菌技术

2.生命体征监测

3.给药技术

4.静脉输液技术

5.常见护理技术

6.急救技术

7.心理护理

8.营养支持

01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原则无菌环境维护无菌操作需在符合要求的无菌环境中进行,如手术室、无菌室等,空气中的细菌数需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个以内,确保操作的安全性。操作人员要求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衣、帽、口罩等防护用品,双手需严格进行消毒,洗手时间不少于2分钟,确保手部清洁。物品处理原则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避免与污染物品接触,使用前需检查物品的有效期,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消毒或废弃。

无菌物品的准备无菌包制备无菌包应包含所需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需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确保每件物品的无菌状态,包装前需检查日期和有效期。无菌容器使用无菌容器用于存放无菌物品,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使用前需检查容器有无破损、泄露,容器内物品使用后应立即封闭,避免二次污染。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储存温度应控制在15℃-25℃,湿度应控制在40%-60%,避免高温、潮湿对无菌物品的影响。

无菌技术的应用手术无菌操作手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包括术前皮肤消毒、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等,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手术室的空气细菌数需控制在每立方米≤200个以内。静脉穿刺无菌处理静脉穿刺时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使用无菌手套、穿刺针等,确保穿刺部位的无菌,以减少穿刺后感染的发生,操作过程中需保持双手清洁,避免触摸非无菌区域。注射药物无菌要求注射药物前需检查药物的无菌状态,如发现药物瓶盖松动、溶液混浊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注射过程中应避免药物与皮肤直接接触,注射器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02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测量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三种方法,其中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腋窝温度为36.0℃-37.0℃,直肠温度为36.5℃-37.7℃。体温测量注意事项测量体温前需确保体温计清洁,使用时注意避免体温计破损,测量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儿童和昏迷患者应特别注意体温测量的准确性。体温异常处理体温异常时需及时查找原因,如体温超过37.5℃为发热,低于36.0℃为低热,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嘱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脉搏测量脉搏测量部位脉搏测量通常选择在手腕部的桡动脉,也可在颈部、耳朵前、脚背等部位进行,正常成年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平均约为75次。脉搏测量方法测量脉搏时,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压在脉搏搏动处,数一分钟的脉搏次数,测量时避免呼吸、讲话等动作干扰,保持手臂放松。脉搏异常判断脉搏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健康问题的信号,如脉搏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可能为心动过缓,应及时就医评估。

呼吸频率测量呼吸频率测量方法呼吸频率测量通常在患者静息状态下进行,观察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12-20次/分钟,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健康问题的标志。呼吸频率测量注意事项测量呼吸频率时,需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呼吸频率异常处理呼吸频率异常可能提示肺部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如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钟可能为呼吸过快,低于12次/分钟可能为呼吸过缓,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03给药技术

口服给药给药时间选择口服给药时间一般建议在饭后30分钟至1小时内,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提高药物吸收率,但具体时间需遵医嘱。给药方法指导给药时应根据药物形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如片剂应整片吞服,胶囊剂需打开胶囊倒出内容物,避免直接吞咽胶囊壳。服药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避免与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同服,以免影响药效,同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注射给药注射部位选择注射给药应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皮下注射可选上臂外侧、腹部等,避免注射在血管、神经、关节等部位。注射技术要领注射时需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一般皮下注射为15-30度角,深度为1-2厘米,确保药物注入皮下组织,避免注入血管或肌肉层。注射后观察注射后需观察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疼痛等,应及时处理,并告知医生。注射部位24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局部恢复。

给药注意事项药物过敏处理给药前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措施,严重者需紧急就医。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组合。药物储存与保存药物应按说明书或医嘱妥善储存,避免高温、潮湿、光

文档评论(0)

133****8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