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任务型学习资料
引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体裁丰富、意蕴深厚、风格各异的文学景观。从《诗经》的质朴吟唱到楚辞的瑰丽想象,从汉赋的铺张扬厉到唐诗的气象万千,宋词的婉约豪放,元曲的通俗生动,乃至明清小说的恢弘叙事,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与审美追求。
本学习资料旨在通过“任务型”学习模式,引导学习者深入接触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理解其字面意涵,更能体悟其艺术魅力与文化精神。我们将按历史时期脉络,精选各阶段代表性文体与作家作品,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实践任务,以期学习者在主动探究与实践中,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理解当下与思考未来。
第一部分:先秦文学——滥觞与奠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先秦文学的主要形态(诗歌与散文)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初步掌握《诗经》的“风、雅、颂”分类及“赋、比、兴”表现手法,并能分析具体作品。
3.理解楚辞的产生与屈原的人格精神,初步赏析《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与象征手法。
4.了解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二、核心内容概览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赋比兴手法,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楚辞则以屈原为代表,充满了奇幻的想象、炽烈的情感与浓郁的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与此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催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的言简意赅、《孟子》的雄辩犀利、《庄子》的汪洋恣肆;而《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则叙事生动,言辞精彩,为后世史传文学与叙事文学提供了典范。
三、任务设计与实践
任务一:《诗经》选篇精读与涵咏
1.建议研读文本:《关雎》(《周南》)、《伐檀》(《魏风》)、《蒹葭》(《秦风》)
2.任务要求:
*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关雎》中“兴”的手法及其作用;探讨《伐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劳动者的情感;品味《蒹葭》中“伊人”的象征意义及诗歌营造的朦胧意境。
*尝试有感情地朗诵这三首诗,感受其节奏与韵律美。
3.思考与讨论:《诗经》中的婚恋诗、怨刺诗、征役诗等不同题材,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人们的思想情感?
任务二:屈原《离骚》(节选)赏析
1.建议研读文本:《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至“虽九死其犹未悔”部分。
2.任务要求:
*了解屈原的生平遭际及其创作《离骚》的背景。
*找出选段中运用了哪些香草、美人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体会屈原在诗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高洁品格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思考与讨论:比较《诗经》与楚辞在地域特色、表现手法、情感表达上的主要差异。
任务三:诸子名言解读与应用
1.建议研读文本:从《论语》、《孟子》、《庄子》、《老子》中选取若干你熟悉或感兴趣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
2.任务要求:
*解释所选名言的含义,理解其思想内涵。
*结合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谈谈这些名言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
*尝试运用其中一句或几句名言,写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嬗变与新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家(如司马相如)。
2.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能赏析其中的人物传记。
3.了解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孔雀东南飞》。
4.了解魏晋风度与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特点。
5.初步赏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艺术风格。
6.了解南北朝民歌的不同风貌(如《木兰诗》、《西洲曲》)。
二、核心内容概览
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催生了铺陈张扬的汉赋,司马迁的《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其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叙事语言生动传神,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玄学兴起,文学走向自觉。建安文学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风格刚健遒劲,充满进取精神与忧患意识。陶渊明则独辟蹊径,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成为后世隐逸诗人的典范。南北朝民歌各具特色,南朝民歌清丽婉转,北朝民歌质朴刚健。
三、任务设计与实践
任务一:《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片段精读
1.建议研读文本:“项王军壁垓下”至“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