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于MSAP技术解析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表观遗传响应机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小麦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的稳定。然而,小麦叶锈病作为一种由小麦叶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严重威胁着小麦安全生产。该病害通过感染小麦叶片,导致叶片枯黄、早衰,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愈发严峻,已成为我国华北及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构成了巨大影响。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全球性小麦病害,在许多国家的不同小麦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叶锈菌小种的毒性变异频繁,许多抗病基因逐渐失效,导致小麦品种易丧失抗病性,这使得抗病育种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为经济有效且绿色安全的途径。但我国虽拥有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对大多数品种所含有的抗病基因缺乏了解,严重限制了我国小麦抗病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小麦与叶锈菌互作机制,对于培育抗病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2DNA甲基化与MSAP技术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添加到特定的DNA区域(如CpG岛)的过程。这种修饰方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在调节植物基因表达、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过程中,DNA甲基化参与调控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反应。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基于PCR检测DNA甲基化状态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对DNA甲基化敏感程度不同的同裂酶(如HpaII和MspI,它们识别相同的CCGG序列,但对甲基化的敏感性不同)与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如EcoRI)对基因组DNA进行双酶切,然后连接相应的接头,进行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扩增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最后采用银染或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方法处理序列胶,统计和分析DNA条带,从而检测基因组DNA在CCG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
MSAP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不需要知道被测DNA的序列信息,在不同生物上具有通用性,可用于DNA序列背景知识未知的生物;操作相对简便,在AFLP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无需改进即可操作;可在全基因组范围检测CCGG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变化。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种质资源鉴定、植物改良、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及植物进化研究等遗传学各个领域,在研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DNA甲基化变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MSAP技术分析小麦与叶锈菌互作前后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筛选出与小麦抗叶锈病相关的差异甲基化片段,进一步揭示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分子机制,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通过深入了解小麦在受到叶锈菌侵染时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有望发现新的抗病相关基因或调控元件,为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保障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1.1小麦材料
选用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TcLr35、TcLr44等,以及感病亲本Thatcher。其中,TcLr1对叶锈菌小种具有特定抗性,其抗性基因Lr1可有效抵御部分叶锈菌生理小种的侵染;TcLr35携带的抗性基因能对多种叶锈菌表现出良好抗性,在抗病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TcLr44具有持久抗病性,对不同流行小种均有一定抗性,是研究小麦持久抗病机制的理想材料。感病亲本Thatcher对叶锈菌几乎没有抗性,在接种叶锈菌后会迅速发病,出现典型的叶锈病症状,常作为对照材料用于小麦抗叶锈病研究。这些小麦材料均由[提供单位]提供,种子保存于[保存地点],在实验前经过严格的纯度和发芽率检测,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一致性。
2.1.2叶锈菌材料
所用叶锈菌生理小种为PHTT、THTT等,这些生理小种是根据前期对我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监测和分析,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和较强致病性的小种。其中PHTT小种在[地区]广泛分布,能够克服多种小麦品种的抗性,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THTT小种是我国多个麦区的优势小种,具有较高的毒性频率,能侵染多数感病小麦品种。叶锈菌材料采自[采集地点]的自然发病小麦叶片,经单孢子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跖屈畸形的疗效分析.docx
- 药用植物中乙酰胆碱酯酶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筛选研究与展望.docx
- “STGL工学一体”:安防与监控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创新实践与探索.docx
- 金龟子绿僵菌发酵工艺、动力学及植物真菌病害防治探究.docx
- 骨保护素(OPG)对实验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深度探究.docx
- Rnd3与Eps8蛋白:解锁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与诊疗新密码.docx
- 有界平面区域上加倍测度的存在性研究:构造、反例与条件分析.docx
- 限盐策略对CKD1 - 3期患者ACEI_ARB治疗蛋白尿疗效的多维度解析.docx
- 邯郸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现状、挑战与治理路径.docx
- 地塞米松对视神经早期损伤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探究.docx
- 体硅SiGe FinFET中高κ层的动态SILC特性深度剖析与研究.docx
- 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ocx
- Br-Bi₂WO₆的快速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研究.docx
- 杂原子掺杂Ni-V基纳米晶体材料的构建策略与电催化性能优化.docx
- 盐酸齐拉西酮自微乳的制备工艺优化与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docx
- 多维视角下气藏开发应力敏感性研究大纲.docx
- 自锚式悬索桥锚固部位力学性能及模型试验关键技术探究.docx
- 探究大型溞密度与龄期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docx
- 芪合酶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研究.docx
- 汉字“拟”的语义演变与文化内涵探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