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液体活检研究进展.pdfVIP

心血管疾病的液体活检研究进展.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ineseJournalofNature2025Vol.47No.3SPECIALISSUE

DOI:10.3969/j.issn.0253-9608.2025.03.006

心血管疾病的液体活检研究进展*

①①①①②†

杨诗韵,牛静菘,车欣然,冯畅,朱小立

①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②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200072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面临重大挑战。液体活检以非侵入性、高灵

敏度和动态监测等优势,为CVD的早期筛查、病程追踪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综述了液体活检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

研究进展,对三类关键生物标志物,细胞外囊泡(EVs)、循环游离核酸及心肌特异性蛋白(如肌钙蛋白、脑钠肽)进行了系统介

绍。在检测技术方面,详细探讨了数字PCR、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及微流体芯片等,特别强调了多技术联用策略在实现疾

病标志物的高效捕获与定量分析方面的重要价值。最后,本文探讨了液体活检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

展前景。

关键词液体活检;细胞外囊泡;循环游离核酸;心肌特异性蛋白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期筛查的方法。相较于传统组织活检,该技术具

一类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的统称,为全球首要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成本效益高

致死病因,包括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心律等显著优势,并能有效规避多次取样导致并发症

[4]

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类的风险。通过对血液、尿液、唾液、眼泪等含

型。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CVD每年有生物标志物的体液样本进行检测,液体活检技

夺走约1790万人的生命,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术能够高灵敏度地分析细胞、DNA、RNA、蛋

32%。2019年,在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的1700万白质和囊泡等循环物质,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近年

例70岁以下的人群中,CVD患者占38%[1]。国家来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技术进步,液

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体活检在CVD诊疗中的应用潜力正被不断发掘。

告2023》显示,全国CVD患病人数为3.3亿,且目前,常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包括细胞外

[2]

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循环游离DNA

进一步揭示,1990—2019年80岁以下人群CVD(circulatingcell-freeDNA,cfDNA)、循环游离RNA

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普遍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circulatingcell-freeRNA,cfRNA)以及蛋白质等。

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CVD不仅在全

1细胞外囊泡(EVs)

球范围内持续构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在我国更

是呈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空间

[3]

愈率低”的严峻防控形势。的囊性小泡的总称,可分为外泌体(exosomes,

液体活检是一种基于体液分析的非侵入性EXO)、微囊泡(microvesicles,MV)和凋亡小体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2013年被确立为癌症早(apoptoticbodies,AB)三类,其携带了脂质、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371531)

†通信作者,研究方向:疾病标志物检测新方法研究。E-mail:xiaolizhu@

196

文档评论(0)

经典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人力资源管理师持证人

专注于各类文档、文案、文稿的写作、修改、润色和各领域PPT文档的制作,收集有海量各类规范类文件。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5月14日上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