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优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课件第1页,共22页。
第二节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目前,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化学方法物理学方法药剂学途方法第2页,共22页。
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扩散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的材料。它们应能降低皮肤的障碍性能,而不损坏皮肤的其他功能。第3页,共22页。
理想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应具备的条件:?对皮肤及机体无药理作用,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应用后立即起作用,去除后皮肤能恢复正常的屏障功能?不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和水分通过皮肤损失?不与药物及其他附加剂产生物理化学作用。?无色无臭。第4页,共22页。
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可分如下几类:(1)有机溶剂类:(2)有机酸、脂肪醇:(3)月桂氮卓酮及其同系物(4)表面活性剂:(5)角质保湿与软化剂:(6)萜烯类:第5页,共22页。
醇类低级醇类在经皮给药制剂中常用作溶剂,它们即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又能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酯类醋酸乙酯对某些药物具有良好的透皮促进作用。当醋酸乙酯与乙醇混合使用时,可得到较强的促渗透效果。二甲亚砜及其同系物二甲亚砜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强吸水性。高浓度对皮肤有刺激性,高浓度大面积使用能产生全身毒性。为了克服缺点,甲基被取代为其他烷基。第6页,共22页。
脂肪酸与脂肪醇一些脂肪酸脂肪醇在适合的溶剂中,能对很多药物的经皮吸收有促进作用。长链脂肪醇与脂肪酸能作用于角质层细胞间类脂,增加脂质的流动性,使药物的透皮速率增加。常用的有油酸、亚油酸和月桂醇。第7页,共22页。
月桂氮卓酮实验表明它作用机制是它对脂类特异性的溶解作用,可破坏类脂所形成的膜,使毛囊口拓宽,药物容易通过到达真皮;用差示扫描热量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认为是它主要作用于细胞质双层,增加脂双层的流动性,促进药物在细胞间的扩散。它对各种类型的药物都有促透作用,其中对亲水性药物的作用较强。第8页,共22页。
表面活性剂它广泛用于各类制剂,它也是外用制剂中的常见组分,用作增溶剂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对生物膜的作用较复杂,它有双重作用,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使药物透过生物膜的速率降低,低浓度时可促进药物透过生物膜。第9页,共22页。
角质保湿剂常用的有尿素、水杨酸、吡咯酮等。萜烯类如薄荷醇樟脑柠檬烯等。第10页,共22页。
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方法1、前体药物2、离子导入(Iontophoresis)3、电致孔4、微针阵列贴片第11页,共22页。
前提药物为了增加药物通过皮肤的速率,可以对药物进行化学修饰,制成前体药物。亲水性药物制成脂溶性大的前体药物,可增加角质层内的溶解度;强亲脂性的药物引入亲水性基团,有利于从角质层向水性活性皮肤的组织分配。前体药物在通过皮肤的过程被酶转化成母体药物。第12页,共22页。
离子导入: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过程。离子导入给药系统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电源、药物储库系统和回流储库系统。离子导入为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优点:不仅具备经皮给药的优点,它还能程序给药,不仅能通过恒定的给药速率消除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而且能根据时辰药理学的需要,调节电场强度以满足不同时间的质量要求。第13页,共22页。
第14页,共22页。
离子导入机制在电场存在下,离子型药物进入皮肤的主要途径是汗腺和毛孔等皮肤附属器途径。离子导入的过程也存在电渗作用。电渗现象:皮肤在生理PH条件下,相当于一个荷负电荷的多孔膜,离子导入过程中,膜两侧液体产生定向移动。第15页,共22页。
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第16页,共22页。
电致孔电致孔法是采用瞬间的高压脉冲电场在细胞膜等脂双层形成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孔道而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渗透性的过程。第17页,共22页。
经皮渗透促进的方法与设计药物的性质与药物经皮渗透促进方法的选择(1)相对分子量小、药物熔点低。油/水分配系数比较合适、有一定的分子/离子比的药物,药物的透皮速率比较大,适合于制备成经皮给药。(2)亲脂性药物一般可先选择单一组分的有机溶剂、脂肪酸或月桂氮卓等经皮吸收促进剂。(3)亲水性药物可选有机溶剂、脂肪酸或月桂氮卓等能增加类脂流动性的渗透促进剂。第18页,共22页。
微针阵列贴片它的表面是一片微针陈列,能够穿透角质层但不触及神经,没有疼痛感,使大分子药物能够透过皮肤。第19页,共22页。
(4)离子型药物可考虑选择油酸与有机溶剂的联合使用,也可考虑采用离子导入的方法。(5)水溶性大分子药物的经皮吸收,一般选用离子导入、超声波和电致孔等物理学方法,微针陈列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第20页,共22页。
药物渗透促进剂的筛选方法1预处理方法是将选择的促进剂吸附在吸水纸或纱布上,保持湿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