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与习题精练.docxVIP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与习题精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与习题精练

一、诗作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二、重点字词注释

诗句原文

重点字词/典故

注释与解读

对此可以酣高楼

畅饮、尽兴饮酒,“酣”字既写宴饮之欢,又暗合秋日登高的疏朗心境,为情绪转折埋下伏笔。

蓬莱文章建安骨

蓬莱文章/建安骨

蓬莱文章:代指汉代文学(因汉代官家藏书处称“蓬莱山”),喻李云文章典雅厚重;建安骨:指建安时期“三曹七子”诗作刚健遒劲的风格,赞李云文风有古人风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清发

小谢:南朝齐诗人谢朓,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李白对其极为推崇;清发:清新秀发,既赞谢朓诗风,也暗指自身诗才承袭谢朓的清新之气。

欲上青天览明月

摘取、揽取,以夸张想象写凌云壮志,“览明月”象征追求高洁理想,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典型体现。

抽刀断水水更流

断水

以“断水”喻断愁,化抽象愁绪为具象动作,“水更流”突显愁绪难消的无奈,成为千古名句。

明朝散发弄扁舟

散发/扁舟

散发:解开束发,喻摆脱官场束缚;扁舟:化用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典故(《史记?货殖列传》),指归隐江湖,显超脱之志。

三、白话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然无法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满是烦忧。

万里长风送着南归的秋雁,

面对这般景致,正可在高楼上酣畅饮酒。

你的文章如汉代典籍般厚重,有建安文学的刚健风骨,

而我如谢朓般,诗风清新秀发。

我们都满怀飘逸的兴致,壮志情思飞腾,

真想登上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可抽刀去砍流水,水反倒流得更急;

举杯想消愁,忧愁却越发浓重。

人生在世,终究难以称心如意,

不如明天就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在江湖中自在漂流。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盛唐最具个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人生境遇与本诗情感深度交织:

政治失意与诗风底色:天宝元年(742),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入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却因权贵排挤,天宝三载(744)便被“赐金放还”。此后十年漫游途中,他始终未忘政治抱负,却屡屡碰壁,这种“怀才不遇”的愤懑,成了本诗的情感基石。

浪漫与悲愤的交织:李白的诗既见“欲上青天览明月”的狂放想象,也藏“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深沉悲愤。本诗中,他时而壮志凌云,时而愁绪满怀,最终转向“散发弄扁舟”的超脱,恰是其“豪放与悲慨并存”诗风的缩影,难怪杜甫赞其“飘然思不群”。

对谢朓的精神承袭:李白一生多次登临谢朓楼,曾作《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抒怀。他推崇谢朓的清新诗风与归隐之志,本诗中“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自比,既是赞己,更是对精神知己的致敬,让诗作多了层跨越时空的共鸣。

五、写作背景

1.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前的暗流涌动

本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755年)仅两年。唐玄宗晚年沉溺享乐,权臣李林甫、杨国忠专权,朝政日益腐败,“权臣窃柄,贪猾当路”。李白目睹民生凋敝与官场黑暗,却无力改变,内心的苦闷与日俱增。宣州作为江南名郡,虽暂得安宁,却难掩时代的阴霾,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渗透在诗的字里行间。

2.个人契机:饯别知己的情感宣泄

天宝十二载秋,李白客居宣州,刚直清正的友人李云(时任监察御史)途经此地,二人同登谢朓楼设宴饯别。李云为官“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却因得罪权贵难有作为;李白自己漂泊十年,壮志未酬。相似的境遇让二人相见恨晚,饯别之际,李白将满腔的愤懑、对理想的执着与对超脱的向往,一并倾注于诗中——名为饯别,实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3.文化背景:登高饯别的文学传统

盛唐文人有登高饯别的习俗,谢朓楼作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更是文人抒怀的圣地。李白登楼时,既见“长风万里送秋雁”的秋景,又念及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自然生出“古今同怀”之感。他以“建安风骨”赞李云,以“小谢清发”自比,既是对友人的推崇,也是对文学传统的接续,让诗作在个人情感之外,多了层文化厚重感。

六、相关知识梳理

1.核心意象象征体系

意象

表层含义

深层象征

情感指向

秋雁

南归的候鸟

漂泊与离别,也暗喻志向高远

饯别的怅惘与壮志的留存

高楼

谢朓楼

理想的制高点,文化的传承地

对理想的追求与精神的依托

明月

皎洁的天体

高洁的理想,永恒的精神追求

对理想的执着与向往

流水

奔涌的江水

无法断绝的愁绪,流逝的时光

对愁绪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