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舟中夜坐》赏析与习题精练.docxVIP

白居易《舟中夜坐》赏析与习题精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舟中夜坐》赏析与习题精练

一、诗作原文与拼音标注

舟中夜坐

【唐】白居易

tánbiānjìhòuduōqīngjǐng,qiáoxiàliángláizúhǎofēng

潭边霁后多清景,桥下凉来足好风。

qiūhèyìshuāngchuányìzhī,yèshēnxiāngbànyuèmíngzhōng

秋鹤一双船一只,夜深相伴月明中。

创作标注:诗题“舟中夜坐”直白点出场景——秋夜于小舟中静坐观景。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以白描手法勾勒清幽夜景,字里行间藏着诗人与自然相融的闲适,是中唐山水闲适诗的典型之作。

二、重点字词注释

诗句原文

重点字词

注释与解读

潭边霁后多清景

潭/霁后/清景

潭:静谧的水潭,非湍急江河,暗合“宁静”氛围;霁后:雨后天晴(“霁”读jì);清景:清新雅致的景致,既指雨后景物,也暗指心境清朗。

桥下凉来足好风

足/好风

足:充分、完备,体现凉风带来的舒适感;好风:清爽宜人的秋风,非盛夏热风,呼应后文“秋鹤”的季节设定。

秋鹤一双船一只

秋鹤

秋日的白鹤,是白居易诗作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高洁品性与隐逸情怀,“一双”显陪伴之意,非孤鹤的孤寂。

夜深相伴月明中

相伴/月明中

相伴:相互陪伴,将鹤、船、月拟人化,显诗人与自然的交融;月明中:皎洁月光之下,“月明”象征光明与静谧,为夜景添温馨。

三、白话译文

雨后天晴,水潭边满是清新景致,

桥下吹来的凉风,格外清爽宜人。

一对秋鹤相伴,一只小船静泊,

夜深人静时,与它们一同沐浴在皎洁月光里。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晚年以“闲适诗”闻名,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创作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为界,晚年心境转向平和通透,本诗作于这一时期,其心境特点与创作风格高度契合:

处世哲学:秉持“中隐”思想,既不恋官场权势,也不全然归隐,主张“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这种心态使他能在舟中夜坐时,静心感受“霁后清景”“桥下凉风”,于平凡景物中寻得闲适。

意象偏好:白居易对鹤情有独钟,一生创作23首咏鹤诗,另有100余首诗含鹤意象,晚唐皮日休曾以“处世似孤鹤”形容其品行。他常将鹤人格化为伴侣,如“鹤伴临池立”(《病疮》)、“谁伴白头翁”(《失鹤》),本诗“秋鹤一双”正是这种“以鹤为友”心境的延续。

诗风特点:晚年诗作追求“语淡意远”,以直白语言写深婉情感,避免雕琢。《舟中夜坐》仅用“潭”“风”“鹤”“月”等常见意象,却勾勒出清幽意境,尽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五、写作背景

1.时代与生活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地点不详,但结合风格推测为白居易晚年(60岁后)作品,大概率作于洛阳任职期间(大和三年至会昌六年,829—846年)。此时他已从官场纷争中抽身,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虽有官职却无重责,过着“每日池塘自赏鱼,三年官满却移居”的闲适生活。洛阳多水泽池塘,为他“舟中夜坐”提供了场景基础——雨后秋夜,乘小舟游于水潭之上,成为他排遣闲情的常事。

2.创作动因:自然触动与心境外化

诗作源于一次偶然的秋夜观景体验:雨后初晴,空气清新,诗人乘舟行至潭边桥下,凉风拂面,忽见一双秋鹤翩然落下,与小船相伴于月光之中。这一场景恰好契合他晚年“闲看秋水心无事”的心境,于是随手记录下来。与早年“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不同,此时的白居易更注重“独善其身”,诗作多为心境的自然流露,《舟中夜坐》便是“景触情生”的典型——并非刻意为诗,而是将眼前景、心中闲化为二十八字的短章。

3.文学背景:闲适诗的传承与创新

中唐时期,闲适诗成为文人重要创作题材,王维“明月松间照”、孟浩然“荷风送香气”奠定了清幽基调。白居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平民化”,以更直白的语言写日常生活中的闲情。本诗未用典故,仅以常见景物组合成境,打破了盛唐山水诗的“宏大叙事”,转向“微观体验”,开创了晚唐闲适诗的简约风格,对韦庄、杜荀鹤等诗人影响深远。

六、相关知识梳理

1.核心意象象征体系

意象

表层含义

深层象征

情感指向

静谧的水潭

心境的平和与宁静

闲适与淡然

霁后清风

雨后的清风

摆脱烦扰后的清爽(既指天气,也指心境)

舒畅与超脱

秋鹤

秋日的白鹤

高洁品性、隐逸情怀与精神伴侣

自得与慰藉

小船

水上的代步工具

漂泊中的安稳与自由

随性与自在

月明

皎洁的月光

光明、静谧与永恒

安宁与归属

2.艺术手法与表达效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