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红烛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VIP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红烛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

1.读准字音

(1)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声名狼藉()的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2)我看着()试卷,心里异常着()急,不知从何着()手,更谈不上有什么高着()儿。

(3)蜘蛛依靠吐()丝结网捕获猎物,几位队员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状况。

答案(1)jíjiè(2)zhezháozhuózhāo(3)tǔtù

2.记准字形

(1)eq\b\lc\{\rc\(\a\vs4\al\co1(脂gāo??,膏huāng??))(2)eq\b\lc\{\rc\(\a\vs4\al\co1(là??炬,là??肉))

答案(1)膏肓(2)蜡腊

3.理解词语

(1)不息:

(2):①脂肪;②借指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成果。

答案(1)停止(2)脂膏

4.辨析词语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慰藉·抚慰

我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关心我、我,说下一次考好点就行了,这使我感到。

答案抚慰慰藉

解析抚慰指抚恤、抚慰,经常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抚慰、抚恤;慰藉指抚慰、抚慰,无明显等级之分。在实际使用中,抚慰一般用于主动的动作,抚慰别人;而慰藉是多用于被动的感受,感到慰藉。

5.文化常识

*“红烛〞“灯烛〞意象

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灯是光明、希望、智慧,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暗示着失望、痛苦等灰色的心情。“,〞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梦想;杜牧有“,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心灵流泪,李商隐有“,〞对感情的坚贞、缠绵;中国佛教里还有为破暗除惑而奉施的“明灯〞,而阿拉伯神话里同样有象征神奇智慧的“〞。烛红悠悠,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

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泪还惜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阿拉丁神灯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答案eq\o(□,\s\up2(01))困惑于红烛的自焚(第二节)eq\o(□,\s\up2(02))抑eq\o(□,\s\up2(03))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第五、六节)eq\o(□,\s\up2(04))抑eq\o(□,\s\up2(05))欣喜于红烛的伟绩(第七节)eq\o(□,\s\up2(06))扬

2.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自我与红烛保持着一种假设即假设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故又可谓“即〞。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根本情感方式。

B.接下去,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诗人站在一定的距离上观照红烛,思考红烛,发出种种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这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多愁善感。

C.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因此,这一简洁的收束显得意味深长。

D.综合整首诗作来看,“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的原型意象进入闻一多诗歌创作并被作为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闻一多不掩饰内心矛盾,大胆地、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诗中的情绪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

答案B

解析“这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多愁善感〞错,应该是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理性批判精神。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成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泼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根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3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