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6届高三月考调研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表意文字体系,天然蕴含着丰富的组合可能性。叠字,即将两个单字重叠起来,使原本较为单一的语义附带上被丰富和强化的情感氛围。其运用能够营造出更加生动的情感氛围和更加深邃的意境,从而使读者更具在场感地体会到诗人所力图传达的情感内涵。

以《诗经·采薇》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其中的“行道迟迟”,如果“迟”只用单字,改为“行道迟”,那么读者只能在表述中了解到“行路缓慢”这一字面语义,但将“迟”字叠加,变成“行道迟迟”,征人在返乡途中那种脚步沉重且迟缓的感觉就被带出来了,读者的感受开始升华到情感体验的范畴。“杨柳依依”用叠字把离家时村口杨柳的轻柔摇曳之态生动呈现,而“雨雪霏霏”则把此刻路途艰难迷茫的场景勾勒出来,都赋予所描绘场景以生动的情感意味。

后世诗词也依循着这一创作路径,相应的诗词案例不胜枚举。如汉代《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陶渊明《停云·其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些作品都是以叠字的方式为意象世界拓展出更为广阔而深邃的审美空间。

当念出单字时,只能直观字面语义,而且这种语义往往缺乏真实语境中的感彩,显得较为单调和苍白,使读者只能抵达“概念意义”。而组合构词的作用就在于能让读者进而抵达“审美意味”,获得更为丰富、真切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摘编自简圣宇《汉字组合构造拓展诗词审美空间》)

材料二:

叠词是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学。2024年央视春晚舞蹈《锦鲤》中,舞者以“款款”游弋之姿模拟锦鲤动态,既强化动作的舒缓感,又暗合“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古典诗词更将叠词运用至化境: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写尽愁绪层叠;《诗经》“关关雎鸠”则以拟声叠字模拟雎鸠和鸣,铺垫慕恋之情。这种修辞不仅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更通过复沓形式深化情感浓度。

然而,当代网络语言中,“好好看”“绝绝子”等新型叠词频现。语言学家指出,此类表达虽具传播活力,却需警惕词语低质化和语义泛化风险。如某小学作文中高频出现“甜甜蛋糕超好好吃”,暴露过度依赖叠词导致的词汇贫乏化。

2025年热播剧《繁花》台词设计引发热议。剧中“沪生,慢慢叫,勿要急急吼吼”一句,连用“慢慢”“急急”两组叠词,精准刻画上海人从容精明的性格特质。学者认为:方言叠词(如吴语“慢慢叫”)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其兼具表意精确性与文化根性,而网络叠词“狠狠爱了”则因脱离具体语境,易削弱语言准确性。

在当代新诗创作中,叠词的运用呈现出新的特征。现代诗如同“不羁的灵魂诗人”,不再严格遵循古典诗词的格律,而是以自由的形式,将叠词融入现代生活的表达,甚至与科技元素碰撞,如“芯片植入羊羊耳,数字牧场夕阳红”,赋予传统叠词以现代感。这种转化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生。

(摘编自《叠词:从古典韵律到网络传播》《羊羊入诗,从传统意象到现代创作的跨时代对话》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叠字通过叠加单字,能丰富和强化原本单一语义的情感氛围,使诗词意境更加深邃。

B.《诗经·采薇》中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通过叠字强化了视觉形象,但削弱了情感表达。

C.古典诗词中的叠词运用,能引导读者从“概念意义”的认知升华到“审美意味”的情感体验。

D.当代网络语言中新型叠词的出现,虽具传播活力,但也可能带来词汇贫乏化等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经》到汉代古诗,再到唐宋诗词,叠词的运用一脉相承,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传承性。

B.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与《敕勒歌》的“天苍苍,野茫茫”,都展现出叠词增强情感浓度的效果。

C.现代新诗完全摒弃了叠词的音韵功能,转而追求语义的直白和冲击力,与古典诗词传统彻底割裂。

D.方言叠词如吴语“慢慢叫”,因其植根于特定的地域文化,被认为比某些网络叠词更具表意的精确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叠词的使用,最能体现“强化听觉感受”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叠词在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主要审美功能。

5.材料二指出,当代网络语言中的新型叠词需警惕“低质化”风险,而方言叠词则因其“文化根性”受到肯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新诗创作中应如何合理运用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