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荀子君道》《六国论》含答案译文.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荀子君道》《六国论》含答案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荀子君道》《六国论》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

(节选自《荀子?君道》)

材料二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①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注]①馘(xù):脸。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之乱A虽成于二世B然使始皇知畏C此四人者D有以处之E而使不失职F秦之亡G不至H若此速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社稷,代指国家。“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

B.胥,片刻。不胥时,即不待时。与《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的“胥”意思不同。

C.之徒,这些人,与《师说》“郯子之徒”中“之徒”意思相同,此意还有“之伦”“之属”。

D.布褐,粗布短衣,形容贫穷的生活方式。“解褐”特指贫苦的平民连粗布短衣也穿不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荀子认为,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想要军力强大国家稳固,想要求得安逸快乐,必须回到人民上来。

B.苏轼认为,正因为六国君主残害百姓的程度远不如秦始皇和秦二世严重,所以百姓无人起来叛乱。

C.秦始皇认为,依靠法律可以天下大治,官吏只要遵守大秦律法即可加以任用,有才无才并不重要。

D.苏轼《六国论》中优秀人才被弃置山野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观点,与苏洵阐发的六国破灭的缘由完全不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

②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

(5)关于“君道”,荀子和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相关文化常识的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

【解答】(1)句意:秦朝的变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时,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畏惧这四种人,有安置他们的办法使他们不失去正常职业,那么秦朝的灭亡不至于这样快。

“秦之乱”为“成”的主语,中间不断开,后面的“然”表示转折,是新一句的开头,所以“二世”后面的B处要断开。

“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这一假设,有完整的主谓宾成分,应单独成句,后面的“有以”是另一句的开头,所以“四人者”后面的D处断开。

“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也是一个完整句,有独立的动宾结构,后面的“秦之亡”则是论证的结果,也要单独成句,所以“不失职”后面的F处要断开。

故选BDF。

(2)D.“‘解褐’特指贫苦的平民连粗布短衣也穿不起”错,“解褐”是脱下平民衣服,穿上官服,指入仕做官。

故选D。

(3)B.“远不如”错误,因果关系也不恰当。据材料二,“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可知,六国君主残害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