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唐宋赋税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引言:赋税史里的王朝呼吸
站在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碑》前,指尖轻触斑驳的唐碑,恍惚能听见千年前的市井喧嚣。长安西市的胡商驼队载着波斯锦缎,关中的农夫正往长安仓运送租粮,这是开元盛世的烟火气。可谁能想到,不过数十年后,同样的土地上,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赋税,这个看似冰冷的财政术语,实则是王朝的血脉——它既滋养着盛世的繁华,也暗藏着衰亡的伏笔。唐宋两朝的赋税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血脉淤堵与重构中展开。要理解这场延续三百余年的制度变革,必须回到历史的褶皱里,去触摸那些推动改革的真实力量。
二、唐代赋税改革的历史背景:从均田制的瓦解到两税法的诞生
(一)初唐的理想图景: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共生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颁布《均田令》,这是继北魏、隋之后,中原王朝第三次大规模推行均田制。按照规定,丁男(21-59岁男子)可授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传子孙;80亩为口分田,死后归还国家。老男、残疾者授田40亩,寡妻妾授田30亩。这不是简单的土地分配,而是一套精密的社会治理系统——国家通过控制土地,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再通过租庸调制实现财政收入。
租庸调的具体内容,《唐六典》记得清楚:“租”是每丁每年交粟2石,相当于现在200斤大米;“调”随乡土所产,或绢2丈、绵3两,或布2丈5尺、麻3斤;“庸”是每丁每年服劳役20天,若不想服役,每天折纳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这种”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的制度,在初唐运行得近乎完美。贞观年间,洛阳至长安的路上”行旅不赍粮,取给于路”,杜甫诗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景象,正是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共同托举的盛世。
(二)盛世下的裂痕:均田制崩溃的多重推力
但制度的完美,往往抵不过人性的欲望与时间的侵蚀。从高宗朝开始,均田制的裂缝逐渐显现。首先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武德年间全国仅200余万户,到天宝十四载(755年)已达891万户,5288万口。人多地少的矛盾,让”授田不足”成为普遍现象。敦煌出土的《开元二十九年西州高昌县授田簿》显示,当地丁男实际授田多则30亩,少则10亩,与法定的100亩相去甚远。
更致命的是土地兼并。贵族、官僚、寺院通过”请射”(申请荒地)、“借荒”(开垦荒田)、“置牧”(圈占牧场)等合法手段,甚至直接强占,疯狂扩张田产。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田园遍于近甸膏腴”,大宦官高力士”资产殷厚,非王侯能拟”。寺院更以”福田”为名,广占良田,嵩山少林寺在开元年间竟拥有”膏腴美业,最上者千顷”。普通农民则因婚丧嫁娶、疾病灾荒,不得不”卖舍贴田”,沦为”佃食”的客户。
逃户问题随之爆发。武则天时,宰相李峤奏报:“今天下之人,流散非一,或违背军镇,或因缘逐粮,苟免岁时,偷避徭役。”到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监察御史宇文融括户(清查逃户),一次就查出80余万客户。这些逃户要么依附豪强做”私属”,要么隐匿山林为”盗贼”,国家控制的课丁数量锐减,租庸调的税基被严重侵蚀。
(三)安史之乱:压垮旧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的叛军从范阳南下,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乱彻底撕裂了唐王朝的经济版图。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宫室焚烧,十不存一”,长安周边”米斗至钱七千,人相食”。更严重的是,原有的户籍与土地记录在战乱中损毁殆尽,《旧唐书·食货志》记载:“丁口转死,田亩移换,贫富升降,悉非向时。”
战争还导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彻底失衡。为了平叛,肃宗不得不允许地方节度使”自调兵食”,形成”贡赋不入于朝廷”的局面。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中央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淮地区,所谓”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但即便如此,大历十二年(777年)的财政统计显示,全国课户仅120万户,不及天宝年间的1/7,而中央能实际控制的课户更少。租庸调制已经名存实亡,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四)改革前夜的探索:从刘晏到杨炎的实践积累
安史之乱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尝试修补旧制度。最突出的是刘晏的经济改革。他整顿漕运,用分段运输法将江淮粮食运至长安,“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改革盐法,将官产官销改为官收商运,盐利从每年40万缗增至600万缗,占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创立”常平法”,通过调节粮价稳定民生。这些改革虽未触及赋税根本,但为中央积累了财政经验,也证明”因时制宜”的重要性。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德宗朝。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其核心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按资产多少征税,分夏秋两季缴纳。这一方案看似突然,实则是对现实的妥协——均田制已崩溃,按丁征税无以为继;而当时的社会,土地买卖频繁,“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按资产征税更符合实际。杨炎在《请作两税法奏》中直言:“租庸之法,以人丁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短视频制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短视频制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30).docx
- 2025年儿童发展指导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国际金融市场从业资格(ICM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7).docx
- 2025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PACanad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5).docx
- 2025年算法工程师职业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碳资产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8).docx
- 2025年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30).docx
最近下载
- 二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制订老年人能力评估计划 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2年计算机知识竞赛参考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一).pdf VIP
- 21.《大自然的声音》 说课课件(共37张PPT).pptx VIP
- 中学物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评价研究.docx VIP
-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泡泡玛特财务分析研究_杨鑫.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9X700(下):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 下册.pdf VIP
- 2025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docx VIP
- 暨南大学2025年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pdf VIP
- 管地暖道隐蔽工程验收的记录.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