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醋(cù)平遥(yáo)碛口(jì)雁门关(yàn)
B.吕梁(lǚ)壶口(hú)云冈(gāng)五台山(wǔ)
C.面塑(sù)砖雕(diāo)晋祠(cí)鹳雀楼(guàn)
D.老醯(xī)莜面(yóu)祁县(qí)悬空寺(x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晋商精神青砖黛瓦面塑非遗再接再励
B.汾水环流古刹钟声票号遗址薪火相传
C.醋香四溢老巷深院石窟造像穿流不息
D.太行巍峨黄河奔涌根祖文化震聋发聩
3.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游山西村》中蕴含“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①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②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三晋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③目前,我省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收录项目超过2000项左右。
5.班级开展“三晋文化我传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活动一:拟写标语。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对仗工整,突出山西文化特色。(2分)
(2)活动二:设计活动。除“非遗手作体验”外,请再设计两种具体的活动形式。(2分)
(3)活动三:提出建议。针对“青少年对本地文化了解不深”的问题,请从学校角度提出一条可行建议。(2分)
二、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令治汾记
(清)《山西通志》节选
张公讳明远,河南人,乾隆二十年知文水县。时汾水频溢,北乡数村常被灾。公至,遍察河势,叹曰:“汾水善徙,堤旧而薄,水至则溃,民何以安?”乃集乡老问计,皆曰:“非筑新堤不可,然工巨费繁,民力难支。”公曰:“民命为重,吾当请于上。”遂具牍①陈状,巡抚嘉其诚,拨帑金②五千两。公率丁壮昼夜筑堤,凡三月而成。堤高丈二,广八尺,延袤③十里。工成,值秋汛,水至堤下,汹汹欲犯,然堤坚如磐,竟不能越。北乡之民,家置公长生牌④,岁时祭之。
【注】①具牍:写公文。②帑(tǎng)金:国库的钱。③延袤(mào):长度。④长生牌:为活人立的牌位,表达感激。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知文水县知:________
(2)常被灾被:________
(3)乃集乡老问计乃:________
(4)岁时祭之岁: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民命为重,吾当请于上。
(2)工成,值秋汛,水至堤下,汹汹欲犯。
8.结合选文,概括张令的形象特点。(2分)
9.文中“家置公长生牌,岁时祭之”反映了百姓怎样的情感?(2分)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8题。
【材料一】老巷里的面摊(16分)
①老巷口的面摊,是王奶奶的“地盘”。一张木桌,两条长凳,一口大铁锅支在柴火灶上,每天清晨五点,巷子里就飘起了手擀面的香气。
②王奶奶今年七十有二,擀了五十年面。她的面,选用晋南小麦,提前泡发,揉面时加一小勺盐水,揉足二十分钟,醒面半小时,再擀成薄如纸、匀如绸的面片,切出的面条根根分明,煮出来滑溜劲道。“奶奶的面有股子‘土味儿’,香!”常来的街坊总这么说。
③面摊不大,却聚着人气。张大爷端着碗蹲在凳边,边吃边和王奶奶唠家常;放学的孩子们挤在桌前,吸溜着面条说“奶奶再加点醋”;外乡来的游客举着相机,拍下锅里翻涌的面条,说要发朋友圈“安利”这地道的山西味道。
④去年春天,老巷要拆迁的消息传来。王奶奶蹲在灶前,看着跳动的火苗,轻声说:“这面摊,怕是要散了。”街坊们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