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代士人阶层的政治崛起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卷中,宋代是一个特殊的转折点。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政治舞台,会发现一个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登上历史中心——他们不再是门阀世族的附庸,也非寒门庶族的零散存在,而是通过制度、经济与文化的多重滋养,成长为拥有独立政治意识、广泛社会基础与深远历史影响的士人阶层。这一群体的崛起,不仅重塑了两宋三百年的政治格局,更奠定了后世文官政治的基本范式。
一、历史的转折:从门阀政治到士人时代的前夜
要理解宋代士人阶层的崛起,必须先回望其前史。自汉魏以降,中国政治长期被门阀世族所主导。这些世家大族凭借累世积累的土地、人口与文化优势,垄断了官员选拔的核心渠道。唐代虽开创科举,但科举取士人数有限(年均仅二三十人),且考试过程中“行卷”“通榜”等惯例,仍让世家子弟占据绝对优势。如唐文宗时宰相郑覃,其家族“七叶宰相”,竟公开宣称“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看似谦逊,实则暴露了门阀对科举的操控。
然而,这种局面在唐末五代的乱局中被彻底打破。黄巢起义“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冲击,五代十国“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混战,让曾经“百代冠冕”的崔、卢、李、郑等世家大族支离破碎。后周世宗柴荣“毁佛铸钱”的经济改革,更从根本上瓦解了门阀的经济基础。到了宋初,赵匡胤面对满朝“虽位极人臣,而世族可数”的局面,发出“宰相须用读书人”的感慨时,一个以士人为核心的政治新时代,已悄然拉开帷幕。
二、制度的滋养:科举与官僚体系的革命性变革
2.1科举:从“贵族游戏”到“寒门通道”的蜕变
宋代士人阶层的崛起,最直接的动力来自科举制度的平民化改革。太祖开宝六年(973年),一场意外的“科场案”成为转折点:新科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告状,称主考官李昉“用情取舍”,赵匡胤亲自在讲武殿复试,最终195人中仅录取36人。此事促使皇帝意识到“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于是创立“殿试”制度,由皇帝亲自确认最终名单。
更关键的是“糊名法”与“誊录法”的推行。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首次糊名考校,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省试(礼部试)全面实行糊名;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誊录法推广——考生试卷由专人誊抄,彻底杜绝了笔迹辨认的可能。这些举措让“取士不问家世”从口号变为现实。据《文献通考》统计,北宋167名宰相中,出身官宦世家的仅53人,占比31.7%;而唐代369名宰相中,世家出身者达286人,占比77.5%。
取士规模的扩大更具标志性。太祖朝20年共取士188人,太宗朝21年骤增至5800余人,真宗朝25年达17000余人。范仲淹曾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感慨:“臣少从贫约,力学自奋,遭遇圣明,得从仕列。”这位“断齑画粥”的寒门子弟,最终官至参知政事,正是科举变革的最佳注脚。
2.2官僚体系:“文治”导向下的士人主导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重文轻武”成为基本国策。从中央到地方,关键职位逐渐由文官占据: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长官多由文臣担任,路级转运使、提点刑狱等监察官全用文官,州郡长官“知州”例由文臣出任,甚至边镇大帅也常以文臣充任。宋真宗在《劝学诗》中直言“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将读书入仕与人生理想直接绑定。
这种导向在官员考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唐代官员升迁注重“门荫”与“军功”,而宋代则强调“磨勘”(资历考核)与“课绩”(政绩评价),其中“文学才能”是重要指标。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他任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时,因“文章典赡”被仁宗多次召见;而同期武将狄青虽战功赫赫,却因“面涅犹存”(士兵刺字)遭文臣集体排斥,最终抑郁而终。这种“以文驭武”的格局,让士人真正成为官僚体系的核心。
三、经济与教育:士人阶层壮大的双重引擎
3.1经济繁荣:从“耕读传家”到“士农互动”的基础
两宋经济的繁荣为士人阶层提供了物质支撑。农业上,占城稻的推广使“苏湖熟,天下足”成为现实,人均粮食产量达到700斤(唐代约300斤);手工业中,景德镇瓷器、蜀锦、两浙丝织品畅销全国;商业领域,汴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泉州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经济发展带来两个直接结果:一是更多家庭有能力支持子弟读书,二是士人群体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食禄阶层”,而是与农、工、商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在江西抚州,王安石家族便是典型。其父王益曾任地方官,但家中仍有田产;王安石自己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可见其对民间经济的关注。这种“亦官亦农”“亦读亦商”的模式,让士人阶层的社会基础空前扩大。正如南宋叶适所言:“今之所谓士者,无田则不能为士。”经济的繁荣,让“耕读传家”从少数世家的专利,变成普通家庭的可能。
3.2教育普及:从“私学兴”到“书院盛”的知识传播
教育的普及是士人崛起的知识基础。宋初官学体系重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短视频制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短视频制作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30).docx
- 2025年儿童发展指导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1).docx
- 2025年国际金融市场从业资格(ICM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7).docx
- 2025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PACanad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5).docx
- 2025年算法工程师职业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碳资产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0).docx
- 2025年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8).docx
- 2025年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30).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