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5亿,上市4天市值超440亿:禾元生物的狂欢你看懂了吗?.docxVIP

三年亏5亿,上市4天市值超440亿:禾元生物的狂欢你看懂了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亏5亿,上市4天市值超440亿:禾元生物的狂欢你看懂了吗?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奇迹,但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证券代码:688765)这场资本狂欢依然令人瞠目。

10月28日,这家以“稻米造血”闻名的生物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开盘即暴涨213%,市值突破300亿大关。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里,其股价继续高歌猛进,市值达到441.69亿元。这一切,发生在一家连续三年亏损近5亿元的企业身上。

“稻米造血”的神话与现实

当水稻被改造成“血液工厂”,这个曾被视作天方夜谭的故事,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资本市场变现。

禾元生物的核心技术,是通过转基因水稻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其旗舰产品HY1001于今年7月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创新药。8月开出首张处方,标志着这项技术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然而,查看禾元生物的财务数据,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禾元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1万元、2521.61万元,增速大幅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三年净亏损合计达4.82亿元。截至2024年底,禾元生物累计未弥补亏损已达8.51亿元。

与此同时,禾元生物的研发投入却毫不手软,同期研发费用累计近4亿元。这种“豪赌式”的投入让公司资产负债率从18.8%攀升至43.4%。

市场空间的隐忧

值得关注的是禾元生物主打产品的市场前景。目前HY1001仅获批“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单一适应症,而这个市场正在持续萎缩——预计从2017年的71.3万例降至2030年的49.2万例。

相比之下,传统血浆源产品覆盖十余种适应症,市场竞争激烈。国内还有2款重组人白蛋白在研药物已完成III期临床,未来赛道只会更加拥挤。

这种不确定性在其收入预测的反复调整中尤为明显。例如,在2023年7月发布的第一轮问询函回复中,禾元生物预测2026年收入可达5.33亿元,2030年将增至21.94亿元。然而仅过了两个月,在第二轮问询函中,相关数字便被悄然下调:2026年收入预测降至4.44亿元,2030年收入预期也调整为15.67亿元。

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市场接受度,禾元生物还面临着一个更为根本的难题——规模化生产的合规性。

按照禾元生物规划,需要用种植水稻来替代传统血浆提取。但这片“造血稻田”却种在了监管的灰色地带。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转基因植物在生产应用阶段必须获得安全证书。然而,禾元生物至今未取得这一关键资质。禾元生物试图以“药用工业用转基因水稻”不属于传统“农业转基因生物”为由规避监管,但农业农村部已明确表态:凡是转基因植物在生产应用阶段都需要安全证书。

这场监管拉锯战,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规模化生产。没有安全证书,万亩“药用水稻”的蓝图只能停留在纸面。

资本市场的理性何在?

在基本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为何仍给予如此高的估值?

资本此刻似乎选择了相信故事,而非财报。

一方面,人血清白蛋白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600吨,规模超过200亿元。若能实现进口替代,想象空间确实巨大。

另一方面,科创板的估值逻辑更看重技术壁垒与未来叙事。禾元生物的“稻米造血”技术具有全球独创性,这份稀缺性足以让资本暂时忽略眼前的亏损。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初衷正是为这样的硬科技开路。

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技术突破的掌声,终究要在商业化的残酷考场中接受检验。从实验室的样品到规模化生产的产品,从一纸批文到真金白银的销售额,中间横亘着无数道需要真功夫才能跨越的鸿沟。

清扬君点评:

禾元生物的资本故事,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复杂心态——既渴望抓住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又难以准确评估其中的风险。

上市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来临。产品销售能否达到预期?监管瓶颈如何突破?持续亏损的局面何时扭转?这些问题,都不会因为股价暴涨而自动消失。

在生物科技的征途上,创新需要鼓励,但也需要理性。当“稻米造血”从实验室走向田野,从概念走向市场,它需要的不只是资本的掌声,更是时间的检验和现实的打磨。

这条创新之路,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对于禾元生物而言,440亿市值既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图源:禾元生物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清扬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日化财经资深评论员、媒体人、日化行业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