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一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
3.X
单位。
二、简答题
1.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
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
(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
(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
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
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答:收缩形式:
(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
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
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1/11
更多学习资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Peter笔记】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
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
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
(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
型
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快肌纤维中无氧代谢酶活性高,无氧代谢能力强。
生理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易疲劳,不能持久。
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第二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力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3.肺容量: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二、问答题
1.简述运动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呼吸?
答:①减小呼吸道阻力,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
②提高肺泡通气效率,可以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或者增加呼吸深度来实现。
③与技术动作相适应,呼吸形式、节奏与技术动作相配合。
2.试述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及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11
更多学习资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Peter笔记】
答: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①肺的牵张反射由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②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③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①外周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劲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劲动脉体(小球)和主动脉
P02↓PCO2[H+]↑
弓血管壁外的主动脉体。适宜刺激、个、。
②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毫米的区域。适宜刺激血液中CO2和
H+。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液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制订老年人能力评估计划 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2年计算机知识竞赛参考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一).pdf VIP
- 21.《大自然的声音》 说课课件(共37张PPT).pptx VIP
- 中学物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评价研究.docx VIP
-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泡泡玛特财务分析研究_杨鑫.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9X700(下):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 下册.pdf VIP
- 2025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docx VIP
- 暨南大学2025年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pdf VIP
- 管地暖道隐蔽工程验收的记录.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