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外墙板接缝处理技术交底要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制外墙板接缝处理技术交底要点

咱们干装配式建筑这一行的都知道,预制外墙板就像给房子穿了件“定制外衣”,既高效又美观。但这外衣能不能“抗风挡雨”,关键就看接缝处理——这是最容易出渗漏、开裂问题的“薄弱环节”。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从准备到施工,从细节到验收,把接缝处理的技术要点都交底清楚。

一、为什么接缝处理必须“抠细节”?先聊聊它的重要性

在现场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外墙板吊装得规规矩矩,可几场雨一下,室内墙面就开始渗水;或者住了两三年,接缝处的胶条突然开裂,修补起来麻烦得很。这些问题90%都和接缝处理没做好有关。

预制外墙板是工厂化生产的,本身防水抗裂性能没问题,但板与板之间的接缝是“人造的薄弱区”。它要同时承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比如夏天暴晒和冬天低温的温差能让板材伸缩几毫米)、结构沉降带来的微量位移(高层住宅尤其明显)、雨水的持续渗透(墙面雨水压力可达0.3kPa以上)。如果接缝处理不到位,水会沿着微小缝隙渗进保温层、结构层,时间久了会腐蚀钢筋、冻融破坏,甚至影响整面墙的安全性。所以,接缝处理不是“面子工程”,是关系到建筑寿命和住户体验的“里子工程”。

二、准备阶段:把“地基”打牢,后面才能省心

(一)材料准备:选对“工具”才能干好活

密封胶:这是接缝的“核心防护层”,必须选耐候性好、位移能力强的硅酮密封胶(别用便宜的聚氨酯胶,时间久了容易开裂)。进场前要查三个关键指标:位移能力(至少±25%,北方地区建议±50%)、与混凝土的粘结性(拉拔测试≥0.4MPa)、耐紫外线老化(1000小时老化后拉伸强度保留率≥80%)。咱们现场可以简单做个“小样测试”:取一点胶涂在混凝土块上,养护7天后用手掰,能拉出有韧性的丝而不是脆断,基本就达标。

背衬材料:常用聚乙烯泡沫棒,作用是控制密封胶的厚度(避免胶层过厚导致拉裂)和防止“三面粘结”(胶只粘上下两个面,底面不粘,这样伸缩时胶层能自由变形)。选泡沫棒时,直径要比接缝宽度大20%-30%(比如接缝宽20mm,选24-26mm的泡沫棒),太细会漏胶,太粗会把泡沫棒压碎。

界面剂:很多人容易忽略它,但它是密封胶和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剂”。要选和密封胶相容的水性界面剂(油性的容易污染墙面),涂完后要等完全干燥(一般2-4小时,用手指摸不粘手就行),否则密封胶会“打滑”粘不牢。

(二)工具与人员:“巧匠”还需“利器”

工具方面,除了常用的打胶枪(最好选可调节压力的气动枪,比手动枪更均匀),还要准备:①割胶刀(刀刃要锋利,否则割胶时会拉裂胶层);②毛刷(硬毛的,用来清理接缝里的浮灰);③吹尘枪(高压气泵带的,比用嘴吹干净得多);④美纹纸(贴在接缝两侧,打胶后撕掉能保证胶缝边缘整齐)。

人员方面,必须做专项培训。以前见过最“头疼”的情况:新来的工人图省事,打胶时没戴手套,手上的油污沾到胶层,结果胶和墙面脱开了。所以培训要强调三点:①操作流程(从哪开始打、怎么收头);②工具使用技巧(打胶枪的角度要45°,走枪速度要匀速);③应急处理(胶打歪了怎么补,气泡怎么戳破)。最好带工人去已完工的项目现场,指着合格和不合格的案例讲,比看手册管用。

(三)现场条件检查:“地基”不牢,一切白搞

施工前必须检查接缝的“先天条件”:①接缝宽度和深度是否符合设计(偏差不能超过±2mm,太宽胶层容易拉裂,太窄胶打不满);②基层是否干净(不能有浮灰、油污、脱模剂,用手摸墙面,指尖没灰才算合格);③混凝土是否养护到位(含水率≤8%,否则界面剂和胶都粘不牢,雨天或潮湿天气要等墙面晒干);④相邻墙板的错台是否超标(上下左右错台>5mm要先打磨或用砂浆找平,否则胶缝会厚薄不均)。

三、施工阶段:一步一个“脚印”,每道工序都不能“赶”

(一)第一步:基层处理——“擦干净桌子再吃饭”

这一步最容易被轻视,但却是胶层粘结的“基础”。具体操作:先用硬毛刷把接缝里的浮灰、碎渣刷出来,再用吹尘枪从一端往另一端吹(注意别对着人吹,灰会迷眼),把缝里的细灰彻底清理干净。如果有油污(比如吊装时蹭的机油),要用酒精或专用清洁剂擦,擦完再用清水冲一遍,等完全晾干才能下一步。

以前有个项目,工人图快没清干净,结果胶打完半个月就脱开了,扒开一看,胶和墙面之间全是灰,像“夹心饼干”似的,只能返工重新打胶,耽误了半个月工期。所以咱们宁可多花半小时清理,也别留隐患。

(二)第二步:背衬材料安装——“垫好底座”防拉裂

把泡沫棒塞进接缝里,要注意三点:①深度控制(泡沫棒顶面要比墙面低5-8mm,这样密封胶的厚度刚好,太薄容易被拉断,太厚又浪费材料);②填塞密实(用专用压棒把泡沫棒压进缝里,不能留空隙,否则打胶时胶会漏到泡沫棒下面,形成“空壳”);③接缝转角处(比如阴角、阳角)要分段填塞,不能一根泡沫棒硬塞,否则泡沫棒会打折,影响胶层厚度。

(三)第三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