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教学会议,校长:我们的集体备课为何越来越流于形式?.doc

一针见血!教学会议,校长:我们的集体备课为何越来越流于形式?.doc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位老师,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坐下来,聊一聊一个看似“熟烂了”的老话题,但恰恰是我内心一直挂念、觉得咱们该好好掂掂分量的事儿——集体备课。

有的老师一听“集备”二字,第一反应是:哦,又是一个时间地点固定、签完字收场的例行任务。说白了,那种一看流程就知道“会很顺,一点不激动”的集体备课,在很多年级组、学科组,正逐渐变成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有没有想过,原本设计用来碰撞思想、共建智慧、提升课堂质量的教学“压舱石”,为啥一步步变成了“照本宣读”、流程化推进的例会项目?

我觉得,不是哪个人不重视集体教研,也不是谁敷衍职守,而是我们过去定义集体备课的那种旧语境,正在逐步“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