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第一页,共27页。
(优选)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演示文稿第二页,共27页。
静脉的选择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粗后细。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采用。
第三页,共27页。
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看找摸第四页,共27页。
看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第五页,共27页。
找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第六页,共27页。
摸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问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第七页,共27页。
指压手推法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四肢静脉可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第八页,共27页。
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第九页,共27页。
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第十页,共27页。
拍打振动法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特别适用。第十一页,共27页。
非握拳穿刺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第十二页,共27页。
热敷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第十三页,共27页。
低瓶高调法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与阻力,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第十四页,共27页。
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第十五页,共27页。
持针手法
经实践研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与进针。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第十六页,共27页。
一般静脉穿刺法第十七页,共27页。
婴幼儿①额正中静脉②颞静脉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④大隐静脉⑤手背、足背静脉⑥毛细血管⑦颅骨骨缝穿刺法第十八页,共27页。
额正中静脉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与血管平行向前推进。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第十九页,共27页。
颞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第二十页,共27页。
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第二十一页,共27页。
大隐静脉扎止血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点,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第二十二页,共27页。
手背、足背静脉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第二十三页,共27页。
毛细血管如眶上静脉。表浅、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第二十四页,共27页。
颅骨骨缝穿刺法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第二十五页,共27页。
固定第二十六页,共27页。
谢谢大家!ThankYou!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