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应对与自救指导手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害应对与自救指导手册

第一章灾害认知与风险意识

1.1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件。根据成因可分为两大类:

自然灾害:由自然异常变化引发,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雷电、暴雪、干旱等。

人为灾害:由人类不当行为或意外事件引发,如火灾、交通、化学泄漏、爆炸、踩踏等。

1.2常见灾害的区域特点

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面临的主要灾害类型不同:

沿海地区:需重点防范台风、风暴潮、海啸;

平原地区:需关注洪水、内涝、干旱;

山区/丘陵:需警惕泥石流、滑坡、山洪;

地震带区域:需重点防范地震及次生灾害(如火灾、燃气泄漏);

工业区/化工园区:需预防化学泄漏、爆炸等人为灾害。

1.3灾害前兆识别

提前识别灾害前兆是避险的关键,常见前兆包括:

地震前兆:井水突然升降、浑浊或发响;家养动物(狗、猫、鸡)烦躁不安,不进食或乱叫;地下传来异常声响(如“轰隆”声);日光灯、收音机出现异常闪烁或干扰。

洪水前兆:连续暴雨后河流水位暴涨、水流变浑;低洼地带积水无法排出;接到气象部门暴雨橙色、红色预警。

台风前兆:沿海风力逐渐增强,海面出现巨浪;天空出现“卷云”(羽毛状云层),气压下降,湿度增大。

泥石流前兆:山谷中传来异常轰鸣声,树木倾斜;沟谷内流水突然断流或突然加大;沟谷内出现大量松散土石堆积物。

第二章灾害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2.1基础生存物资

饮用水:每人每天储备至少4升(含饮用水和洗涤用水),储备3天用量;选择瓶装水,避免使用玻璃容器(易碎),定期检查保质期(通常为1-2年),到期更换。

食品:选择高能量、易保存、无需烹饪的食品,如压缩饼干、罐头(肉类、水果)、能量棒、真空包装米面;标注生产日期,每6个月检查一次,临近保质期及时食用并补充;特殊人群需准备婴幼儿奶粉、老年人流食、糖尿病患者无糖食品。

应急照明:手摇式或太阳能手电筒(避免依赖电池)、荧光棒、蜡烛(需配备防风打火机,使用时远离易燃物);存放在床头、厨房等易取位置。

保暖用品:应急毯(铝箔材质,可反射体温)、保暖衣物(羊毛衫、冲锋衣)、睡袋(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存放在背包中,便于携带。

2.2医疗急救物资

基础急救包:包含创可贴、消毒棉片、碘伏棉棒、纱布块、弹性绷带、止血带、体温计、镊子、剪刀;

常用药品: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止泻药(蒙脱石散)、抗过敏药(氯雷他定)、止痛药(布洛芬)、晕车药、心脏病急救药(硝酸甘油,需避光保存);

特殊医疗需求:哮喘患者储备吸入剂,糖尿病患者储备胰岛素(需冷藏时准备冰袋),高血压患者储备降压药;

医疗记录:将家庭成员血型、过敏史、慢性病史、用药情况记录在卡片上,密封防水后随身携带。

2.3工具与通讯设备

多功能工具:瑞士军刀或多功能钳(含螺丝刀、小刀、开瓶器等)、斧头(用于破门或清理障碍物)、绳索(10-15米,承重不低于200公斤);

通讯设备:手摇式收音机(可接收应急广播,同时为手机充电)、备用电池(适用于手电筒、收音机)、充电宝(容量不低于10000mAh,提前充满电);

求救信号工具:反光镜(白天反射阳光发出信号)、哨子(声音传播距离远,节省体力)、防水记号笔(用于在地面或建筑物上标注求救信息,如“SOS”“人数”)。

2.4重要文件与现金

证件备份:证件号码、户口本、护照、房产证、保险单等重要证件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存入加密U盘),密封防水后与原件分开存放;

现金:储备小面额现金(零钱、纸币,避免硬币),存放在防水袋中,灾害可能导致电子支付中断;

联系方式:记录家庭成员、社区应急联系人、救援机构(消防、120)的电话,贴在墙上或存入手机通讯录,同时备份在纸质卡片上。

第三章灾害预警与信息获取

3.1预警信息渠道

官方渠道:国家应急管理部门APP(如“应急管理部”)、地方气象局官网/公众号、广播电视(灾害发生时会插播紧急预警)、手机短信(运营商推送的官方预警信息);

社区渠道:社区公告栏、群(物业或居委会发布的应急通知)、高音喇叭(农村或老旧社区);

智能设备:智能手环、智能音箱(设置灾害预警提醒功能),可实时接收暴雨、地震等预警信息。

3.2预警信号识别

暴雨预警:蓝色(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黄色(6小时内达50毫米以上)、橙色(3小时内达50毫米以上)、红色(3小时内达100毫米以上);

地震预警:手机APP推送倒计时预警(如“30秒后地震波到达,请立即避险”),广播电视发出警报声;

台风预警:蓝色(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黄色(24小时内平均风力将达8级以上)、橙色(12小时内平均风力将达10级以上)、红色(12小时内平均风力将达12级以上)。

3.3虚

文档评论(0)

小林资料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