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VIP

4.19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敕勒川

第十九课◎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和研读文字史料,准确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体会“草木皆兵”等成语的含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0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和研读文字史料,准确说出北魏建立的时间和统一北方的时间,归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概述其影响,提高论从史出、史料实证意识。(历史解释)0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和研读文字史料,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感悟民族交融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发展,涵养家国情怀素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一、风云再起,南北对峙下的博弈淝水之战

一、风云再起:南北对峙下的博弈——淝水之战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07,说一说统一北方的是十六国中的哪一个政权?该政权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后来在谁的统治下变得强大起来?氐族苻坚

一、风云再起:南北对峙下的博弈——淝水之战结合地图思考,随着前秦实力的增强,苻坚的理想是什么?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辅佐苻坚,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秦很快兵强国富。苻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处理万机,我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可以整年悠闲了。”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一、风云再起:南北对峙下的博弈——淝水之战

一、风云再起:南北对峙下的博弈——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相关成语战争结果、特点战争影响类似战役383年前秦VS东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晋以少胜多①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18课)②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下图是淝水之战形势图,请同学们结合课本108页,简介淝水之战,完成表格填写。

一、风云再起:南北对峙下的博弈——淝水之战小组讨论:根据视频、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如今晋朝虽然衰微软弱,但还没有大的罪恶,谢安、桓冲又都是长江一带才识卓越的人才,他们君臣和睦,内外同心,以我来看,不可图谋!材料二:“东晋有长江天险,并且老百姓都归附朝廷,恐怕不能讨伐。材料三:鲜卑族、羌族都把我们当做仇敌,经常找机会报复,现在轻易讨伐东晋,我害怕不仅讨伐不成功,而且后患无穷。况且我们频繁征战,士兵疲乏,百姓早怀有畏敌之心。东晋内部军民团结,指挥得当;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苻坚骄傲轻敌。

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09,说一说观察地图上政权更替图片,当时哪一政权在何时统一了北方?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鲜卑

二、帝王远见,乱世中的革新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帝王远见,乱世中的革新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面临的困境: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思考:前秦是否面临过这一困境?前秦是如何解决的?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前秦:苻坚刚愎自用,不善处理民族关系,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不惜民力,发动淝水之战,“强大”的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魏将如何解决呢?

二、帝王远见,乱世中的革新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帝王远见,乱世中的革新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材料一: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悲平城》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北齐)魏收《魏书》1.迁都洛阳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平城地处北方,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平城鲜卑贵族集中,崇尚武力,不利于改革迁都洛阳,既是改革措施,又为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二、帝王远见,乱世中的革新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史·魏咸阳王禧传》说汉语北魏帝王出御图上褶zhě下袴kù(胡服)褒衣博带(汉服)穿汉服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赖贺达奚奚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