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当代中国的外交.docx

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当代中国的外交.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单选题

1.(2025北京昌平高二上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该规定体现了(???)

A.“另起炉灶”方针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C.“一边倒”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2.(2025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外交进行了显著的战略调整,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主要有(???)

A.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人民反对霸权主义

B.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

C.外交成就适应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外部需求

D.为推动国际秩序普惠均衡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3.(2025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条约的签订(???)

①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有利于提高中中国国际地位

③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④为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5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外交的特点是(???)

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突破

C.巩固发展周边关系为首要任务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二、综合题

5.(2025北京石景山高二上期末)国际关系

材料一??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摘编自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举措。

6.(2025北京平谷高二上期末)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周公)兼们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二??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好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君受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性的政治单位,逐渐演变为券秋的列国制度。……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力,抄铸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

——许倬云《西周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分封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三

①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毕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②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冀求一第。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